眼醫涉違規用於黃斑病變癌藥疑致盲

眼醫涉違規用於黃斑病變
癌藥疑致盲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未決定是否使用治癌藥「癌思停」(Avastin)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最近就爆出本港首宗懷疑因該藥造成一名七旬老翁致盲的個案。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建議本港應重新審視該藥治療黃斑病變的安全性,並要有更多研究證實其有關效用,保障病人安全。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主席曾建平透露,早前接獲黃斑病變的病人求助,指數月前於一間眼科醫生診所,接受右眼注射「癌思停」療程,事後眼球即時充血並感劇痛,他引述病人指「事發當日已經係第二、第三次治療,眼痛後,醫生先講係腸癌藥,未註冊用於黃斑病變,又強調眼痛跟藥物無關」。
由於病人無獲主診醫生跟進,感到十分無奈,遂向協會求助。病人正研究透過法律途徑追究,並於今日召開記者會。
曾建平指,該老翁個案會視為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呈報衞生署。美國陸續有人使用「癌思停」後失明,甚至變植物人,質疑該藥的安全性,估計上述個案只屬冰山一角。

醫生:失明或因病情惡化

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的註冊藥物「樂舒晴」(Lucentis)費用昂貴,按本港病人使用份量,每針需八、九千元,近年有研究指治癌藥癌思停也有療效,5,000元一針可分十人使用,每人每次只需500元,故近年外國及本港也有私家眼科醫生應用。
但他認為,使用癌思婷時要用針筒抽取部份使用,增加病人感染風險,「呢隻藥要無菌、真空處理,唔可能分裝使用,所以唔適宜用嚟醫黃斑病變」。
威院眼科及視覺科學系顧問醫生李佑榮估計,病人並非因注射癌思停而失明,是因黃斑病變病情惡化,視網膜底血管增生及出血,血液會再流向玻璃體,令玻璃體呈漆黑一片而失明。外國數據顯示,癌思停引致的併發主要為發炎,不會因該藥直接致盲。除非打針時針口接觸血管,或將一樽癌思停分為很多針,為不同病人注射時,清潔及消毒不當,才有可能令人變盲,但機會很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