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電影節特稿之七卡謬原著《第一人》獲FIPRESCI獎

多倫多電影節特稿之七
卡謬原著《第一人》獲FIPRESCI獎

影展閉幕前一天早上,評審分兩組開會,我只負責評SpecialPresentations的十八齣影片,另一組則負責Discoveries的十一齣。結果開會不足一小時,一致選出意大利導演阿美尼奧(GianniAmelio)的《第一人》(TheFirstMan)獲國際影評人獎(FIPRESCIPrize),另一組則選出瑞典新晉導演AxelPetersen首次執導的《Avalon》。
《第一人》改編自法國已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謬(AlbertCamus)的遺作。喜歡文學的朋友都知道,卡謬是存在主義大師,父親於歐戰中陣亡,他在阿爾及利亞外祖母家出生,家境貧寒。1960年,卡謬與著名出版商加利馬(MichelGallimard)同於車禍中喪生,《第一人》的手稿後來在汽車殘骸中發現,於1995年付梓出版。該書是自傳體小說,縷述作者從法國返回故鄉阿爾及爾的所見所聞,探訪年邁母親之餘,並回憶童年往事,以及勾起對亡父的思念。
卡謬回鄉之時,正值阿爾及利亞多事之秋。這個前法國殖民地,早已民怨沸騰,社會分化,激進分子更以炸彈襲擊進行暴力抗爭,謀取獨立。卡謬並未以法國人精英自居,反而同情阿爾及利亞人的訴求,以人道主義精神,抗衡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暴力鎮壓。本片以卡謬童年的學校、家庭生活的純樸,對照當年北非社會現實形勢的險惡。無獨有偶,本片跟當年意大利導演邦特可伏(GilloPontecorvo)的《阿爾及爾之戰》(BattleofAlgiers)一樣,都能以局外人的冷靜,不偏不倚地審視這段法、阿之間的恩怨情仇。在眾多媚俗的商業電影當中,《第一人》無疑是滾滾濁世中的清泉,令人有滌盡胸懷之快。
撰文:黃國兆(資深影評人、導演)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