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患有過度活躍症的10歲男童,昨晨在葵涌住所「扭計」不肯上學,更用掃帚欲棒打父親,父母費盡唇舌都「冇佢符」,通知社工到場協助,豈料男童失控拿刀揮舞,終勞動警員到場勸解。經過1小時開導,男童終棄刀,與父親玩「騎膊馬」送院。
記者張培生
揮掃帚兼舞刀的10歲男童姓鄧,據悉患有過度活躍症,平日經常手舞足蹈無時停,與父母同住安蔭邨嘉蔭樓20樓一單位。父母多年來均對他悉心照料。昨晨8時許,鄧童起床後疑扭計不肯上學,父母千方百計又勸又哄均無效,男童更情緒激動手執掃帚作勢扑向48歲的父親,父母無力阻止遂致電29歲姓韓女社工求助。
不斷叫「我要坐巴士」
韓趕至現場時,男童情緒疑更為失控,突然拿出利刀揮舞,韓見狀恐有危險立即報警,其間不停勸導男童。警員趕至加入勸解,足足花了1小時與男童傾偈,讓他情緒漸漸平復,男童最終自行放下利刀,但仍然扭計哭喊。
鄭父使出妙計,與兒子玩「騎膊馬」,將他帶上救護車,母親亦陪伴在側,一家三口一併送院。父子落樓步行上救護車期間,男童仍左搖右擺一度企圖掙脫父親,鄧父雙手捉住兒子雙手制止,男童不斷嗚咽:「我要坐巴士」,鄧父安撫道:「坐坐坐!」終於成功將兒子送院,男童經檢查後情況穩定。
樂苗坊註冊心理學家周婉芬博士稱,過度活躍症與患者先天腦部發展有關,通常於6至7歲小學階段才確診。周形容,患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好似唔停得嘅摩打,不停咁走坐唔定,鍾意摸東摸西」。此外,患者通常較為衝動,容易打架或與人有拗撬,「手快過個腦」。父母面對此類孩子時,要平衡「唔縱佢、但又唔打唔鬧,唔好咁惡、唔好體罰」。周解釋父母與小朋友硬碰,無助他冷靜下來,甚至適得其反。
周婉芬續稱,父母要控制情緒及付出加倍的耐性,假如小朋友做錯事,可令他知道要承擔後果,「原本佢做完功課可睇一陣電視,就扣減佢睇電視嘅時間。」如果小朋友表現乖巧,就應加以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