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生時談論身後事,今天已不再是不能宣之於口的忌諱,不少長者更預早為自己籌劃身後事。年逾九旬的鄧偉強是其中一位已委託老人服務機構代辦安葬儀式的長者,大半生過着貧苦生活的他,除了選定長生位外,更已購入一批冥鈔,並在鈔票上印章蓋上自己的名字及住址,「唔想做窮鬼,銀錢有晒我個名,畀其他鬼搶咗都有記認」。
鬚髮俱白的鄧伯伯笑容滿臉,聲如洪鍾,原來大聲只因他失聰。壯年時當過遠洋航海員,也在地盤當過燒焊技工,電鑽損耳,令他患上職業性失聰。不過為了賺多點錢,供養亡兄的六個兒女,他還是硬着頭皮幹下去。付出從不計較回報,姪兒長大了都高飛遠走,遺下身兼半個父親的叔父孤獨終老。
年逾九旬仍在儲蓄
在撫養姪兒的歲月,鄧伯指最重要是錢。深明有錢使得鬼推磨的道理,勞苦半生的他今天仍努力儲蓄,但這筆款項卻是準備死後用。年邁的他預先購入了一些冥鈔,並特別打造了寫有自己名字及日後放置骨灰長生位的「地址」,逐一將蓋印打到冥鈔上,為的是作個記認,不想被其他鬼搶錢,「我驚死後無錢使,又要做窮鬼」。他千叮萬囑,交託義工在他離世後,將這批冥鈔燒給他。
「夕陽之友」解心結
隨着人口老化,獨居長者數目與日俱增,如何安排身後事,是他們經常憂慮及擔心的事。老人服務機構榕光社在2007年創辦「夕陽之友」計劃,接觸無親人的獨居長者,接受他們委託代辦身後事,為其解除心結,社會福利署設有一項實報實銷的殮葬津貼,現時上限為11,480元,榕光社將墊支長者身後事的開支,計劃至今已協助數十名離世長者。
榕光社近日將九位參與夕陽計劃的長者故事,集結出版成書《一個人的喪禮》,描述有關長者在人生最後階段與義工相處的點滴。在九位主人翁中,鄧偉強是唯一仍然在世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