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慈禧平反 - 盧峯

為慈禧平反 - 盧峯

星期天在「品味蘋果」專版看到哲學家李澤厚先生的對話錄實在有點喜出望外。不過,還是耐着性子,決定先完成當天的工作後才讀。李先生的想法及文章可不是「即食麪」,需要一點閒、一點空間細味消化的。
終於完成手頭的工作,泡了一杯EarlGrey茶,再拿起訪談錄細讀。李先生說的觀點與看法不算新鮮,看過他那三大冊「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的人都不會奇怪李先生對辛亥革命及其後的幾場革命都有保留,認為改革包括開明專制下的改革更適合中國,折騰較小,社會進展的更快。
他特意為慈禧太后平反,說這位長期垂簾聽政、近百年來被視為腐敗象徵的人物若能長命十年,中國大有可能走上憲政之路,不會出現其後幾十年的亂局,因為只有她能穩住大局,能審時度勢推動改革。廢除千年科舉制就是她的手筆。
老天沒有讓慈禧多活十年,歷史也沒有可能回到從前再走一次,可對慈禧及清朝的評價近年的確開始有點鬆動。年前甚受歡迎的歷史連續劇「走向共和」中呈現的歷史人物包括李鴻章、慈禧、孫中山、康有為就跟傳統的說法有差別,特別對李鴻章、慈禧都多了幾分諒解,少了幾分批判。也許歷史就像好的波爾多紅酒那樣,太早喝難以領略箇中滋味,甚至被酸澀嚇怕;過了幾十年到適合喝的時候,酒的真面目和吸引力才逐步展現。
不完全贊同李先生的看法,還是覺得在危急存亡、變革圖強的氛圍下,中國從上到下都沒有那份搞改革的耐性,也沒有慢慢改革的本錢,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革命之後再革命。
看李澤厚先生的對話錄,腦袋不斷受震盪,反覆推敲想法的合理性、歷史的可變性,感覺就像當年唸大學時跟朋友努力研讀他那三大冊史論一般過癮,還有那一份久違了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