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這玩意兒,真貨買不起,即使買得起,也斷不會貿貿然在古玩城那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的世界裏淘寶。
在北京得了半天的空檔,還是抵受不住好奇心,去了一個比較新的古玩城轉悠轉悠,原先的心態,是找一些仿真造假的東西,玩玩也好送人也罷。原先的想法,你的東西假到只能真誠相待的地步,是最理想的,假貨明碼實價,以假的價錢,買回去當真裝飾用。買賣倆省事。世間能有此秩序,存此共識,多太平。
可是,他們不甘於寂寞平淡,硬要來戲,也只能接戲了。
最逗的一間店,貨很少,店主臉很歡,迎上來即介紹一個竹刻筆筒,說是康熙朝的。心裏便奇了怪,即使字款雕明刻於何年,也可以是後刻的,若非愛新覺羅玄燁報夢,誰敢托大說得那麼肯定。
看仔細了,果然刻有某某人某某年製,可惜,上書雍正五年。好傢伙,連功課都不熟,就上來唱戲。捅破了人家臉面,是缺德的,於是很認真的說,這不是康熙的,這是雍正年的。店主一看,臉不紅耳不熱,說筆筒是康熙年製的,本來是素身的,那刻工呢,是雍正年後加的。我笑得如花枝亂顫,回了句原來是這樣,又長見識了。
心裏面很想推介我手裏的王老吉,說這配方是道光年的古董,材料是後加的,造工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今天朝。一想到這個點子,連自己都樂得心曠神怡,奇趣不亞於欣賞真品。難怪,他們樂於玩這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得了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