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停歐資行外滙交易

中行停歐資行外滙交易

【本報訊】歐債危機引發銀行流動性惡化,銀行間同業拆借以至外滙交易,均進一步收緊,財資界指出,自上月底有銀行向歐洲央行(ECB)「度水」應急後,在亞洲市場拆放美元的本地或外資銀行,已對傳聞降級或流動性有問題的歐資同業在額度用罄後,開始暫停提供信貸,或主動減少交易額,相信情況會持續趨緊。
路透社與道瓊斯通訊社昨先後引述數位交易人士稱,內地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兼內地滙市主要莊家之一的中國銀行(3988),對個別評級被降的歐資行,如法興、法國農業信貸集團,以及評級可能被下調的法巴等,在雙邊外滙交易額度使用達上限後,已暫停提供遠期及掉期交易。本報暫未能取得中行回應上述消息。

金管局:未有異常

對於意大利信貸評級被降,以及有銀行暫停對歐資行提供外滙交易,香港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不會評論個別銀行情況,但該局一直有留意同業市場拆借操作,並未察覺出現異常情況。
五大央行早前「齊撐」歐元區銀行,提供額外美元流動資金,恒生銀行(011)總經理馮孝忠認為,此舉已表明,銀行與銀行之間相互拆借出現信貸收緊,才需要歐央行「出手」支持市場流動性。他說,持有大量閒資的銀行,寧願將資金存放在歐央行,亦不放心在市場拆出,另邊廂有銀行卻要向央行借入短錢應急,反映信貸信心問題已形成,歐央行變成頭寸中介人。

或基於本身風險評估

另一不願具名的大行財資主管亦指出,每逢市場流動性出現危機時,銀行會先收緊同業拆借頭寸,繼而再縮減外滙現貨、遠期以至掉期交易,一般做法會待可用額度接近用罄時,暫停延續或酌量減少額度,但無論拆借或外滙額度均非長期承諾的安排,故個別銀行可能基於本身信貸風險評估,突然停止交易對手的額度。
上月底有一間歐元區銀行突然向歐央行借入5億歐元的一星期資金,滙商表示,受評級影響的歐資行,以3個月期計,平均拆借息率最少支付較同期倫敦美元同業拆息高0.25厘或以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