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幼兒上學面對與父母分離,總會扭計大哭,但一名已升小四男童疑因患上焦慮症,經常在校門前與母難捨難離,但只要進入課室便變回乖學生。男童昨由母親送往筲箕灣上學後堅拒進課室,嚷着要衝出校門找媽媽,被制止時情緒失控,多名師長合力仍無法將他制服,最終要報警將他送院檢查。
涉事9歲男童姓黃,身形肥胖,在筲箕灣巴色道3號筲箕灣崇真學校讀小四,據悉他患有焦慮症,由學校社工長期跟進。該校校長黃素珍指,黃童一直由母親送返學,放學則由傭工接走,不過黃童由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入校門嗰刻有個難關,就係唔捨得媽咪,但只要佢成功入到課室就會好乖,投入學校生活。」
衝向校門找媽媽
昨晨8時許,黃童由母親帶返學,在學校大門前又扭計不讓媽媽離開,「半推半就」下由老師帶入學校,豈料他不肯進入課室,老師及社工陸續到場又哄又勸均無效,黃嚷着一定要見媽媽,並發難欲衝向學校大門找媽媽,有老師見狀即從後熊抱着他,但由於他情緒失控猛力掙扎,數名教職員一度無法將他制服。
校方致電徵得黃母同意後報警,警員及救護員到場時,黃童情緒漸漸平復,隨即送院檢查。黃校長補充,黃童操行良好,學習吸收能力很強,亦樂意替師生服務,「只係今日情況比較嚴重」。
中大精神科學系李誠教授指,上述男童的行為符合分離焦慮(separationanxiety)症狀。李解釋,小朋友面對與父母分開就會產生不安、緊張、焦慮,情況十分普遍,「半歲至一、兩歲小童大部份都有,如初初返幼兒班,如果只係短暫、幾個禮拜後逐步適應嘅話,咁只係成長過程一個暫時現象。」
李誠補充,如果分離焦慮症持續出現,學校社工應轉介給臨床心理學家評估。分離焦慮症一般可用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及配合學校合作,逐步減少症狀出現。
男童拒入課室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