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復建居屋已制訂框架,會採取類似私人參建居屋模式,私人發展商承建,初期每年約五千個單位。但新居屋與明年首推的置安心計劃定位不同,後者對象是能負擔私樓供款但首期不足的中產家庭,新居屋則針對「雙夾心」一族,即買不起私樓又無資格申請公屋,因此新居屋有樓價折扣,申請入息限額也較置安心計劃要求略低。
記者︰呂焯均
特首曾蔭權去年推出置安心計劃,下月他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將連續第二年推出新房屋政策。他將宣佈復建居屋,運輸及房屋局正研究計劃細節,包括微調原來的居屋計劃,以及考慮是否保留「居屋」名稱。
新居屋成政治議題
曾蔭權一直認為政府不應成為地產商,因此過去不熱衷復建居屋,但基於社會聲音強烈,復建居屋已不是房屋議題而是政治議題,因此決定順應民意。他沒有放棄去年才推出的置安心計劃,兩者將來並存,但對象略有不同。置安心對象仍是中產家庭,新居屋則是供不起樓的家庭。
在此原則下,運輸及房屋局早前已公佈置安心計劃家庭入息上限39,000元,資產上限約為60萬元;個人入息上限約23,000元、資產上限30萬元。新居屋入息限額會略低,但兩者將有重叠的群組。
過去居屋申請分綠表、白表,公屋居民的綠表申請佔多。新居屋不同,公屋居民不符申請資格,因公屋居民已獲資助房屋,沒有居住困難。新居屋可幫助沒有資格入住公屋的家庭,因他們要捱貴租,需求更大。置安心計劃則容許公屋居民申請。
直接提供樓價折扣
新居屋申請人入息較低,供款能力有限,新居屋的資助部份應較多。置安心計劃是以市值租金租住單位,五年內決定是否購買所住單位或其他私人發展商單位,繳交的淨租金可取回一半,作買樓首期。新居屋則是政府直接提供樓價折扣優惠,讓收入較低供樓能力不足家庭「買得起樓」,折扣率會參考以往居屋的三至四折優惠方式。置安心幫申請家庭儲首期,沒地價優惠或其他資助,轉售不設限,但新居屋是直接資助,將會設轉售期限。
居屋演變歷史
1976年:政府首推居屋計劃
2002年底:金融風暴樓市爆破,前特首董建華宣佈停建居屋
2010年:曾蔭權拒復建居屋,宣佈推行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
2011年3月:曾俊華表示透過凝聚共識處理復建居屋問題
2011年5月: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承諾研究復建居屋,10月施政報告交代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