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分一世紀尋孫中山

用四分一世紀尋孫中山

【本報訊】辛亥革命百年,研究國父孫中山著作從未間斷,有學者更花達了四分一個世紀,由壯年起跑遍翠亨村、香港、夏威夷、英國等重拾國父足迹,終在逾甲子之年,才完成《三十歲前的孫中山》一書,記載國父在香港讀書時目睹港人被迫為攻打中國的法國軍艦維修,深深體會到清廷政府的腐敗為中國人帶來的屈辱,燃點起革命決心。

黃宇和新書售$248

專門研究孫中山、並撰寫多本有關書籍如《孫逸仙倫敦蒙難真相》等的黃宇和,昨在港接受訪問時稱,雖1974年起已到澳洲悉尼大學任教至今,但1986年起跑遍中港英美多地,才完成《三十歲前的孫中山--翠亨、檀島、香港》,記載國父由1866年出生到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離開香港共30年點滴:「為一個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嘅人當然值得。」
書中提及孫中山在港就讀中央書院(現皇仁書院),讀到中國人在山上建墳墓,山下卻開井取水飲用時,便憤然對翠亨村同鄉說:「天子替你們在這翠亨村幹了甚麼事?沒有。」為了解國父想法,黃宇和遂到翠享村勘察,發現當地水井確實在山墳滿佈的金檳榔山山腳:「孫中山當時喺香港,飲薄扶林水塘嘅乾淨水,而水塘就標明『為英女皇陛下服務』而建。」他估計孫中山不滿清廷天子對國民健康的關懷,反不及遠隔千萬里的女皇。
香港也是國父革命思想啟蒙地,他說孫中山在港讀書時,正值中法戰爭,一艘法國軍艦攻擊廣州後,駛至本港維修,英殖民下的港府需協助,但船塢工人至苦力都反對,遭警察開槍威逼,令孫中山首次憤然矢言要推翻令中國人不能抬頭做人的滿清政府。
該書也有研究孫中山的祖籍等,由中華書局出版,售2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