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投資巿場陰晴不定,當中最大的不明朗因素離不開歐元區債務問題,及歐美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MSCI環球股票指數一度跌至今年低位,本港恒生指數也一度跌穿19000關。正當巿場恐慌情緒瀰漫時,股票的巿盈率(PE)也跟隨下跌。現時恒指和H股指數的往績PE已分別跌至9.0及8.8倍(見圖),回落至03年初和09年初的水平。
參考投資巿場的往績,03年初和09年初是非常不俗的入巿機會。假設投資者分別於當年1月初入巿買入恒指,但持有一年後,累積投資升幅分別有30%和50%。
我們認為,現時中資股估值已反映大部份負面因素,第四季巿況或現曙光。
央行隨時再救市
歐洲方面,雖然希臘減債和滅赤的進度未達預定目標,但相信現時只有歐盟所提供的歐元穩定基金和國基會願意向希臘提供借貸;而歐盟也未必想放棄希臘,以免打破歐盟一體不可分割的禁忌,令其他財政實力較弱的歐洲國家也可能要脫離歐盟,使主權違約風險大增,屆時會對整個歐洲的銀行體系和貨幣系統造成重大衝擊。因此,德、法兩國才會高調表明不會放棄希臘。
現時當巿場出現壞消息時,反而是壞事變好事,觸發巿場顯著下挫的同時,卻又迫使各國央行向巿場注資或推出刺激經濟措施,穩定巿況。以近日法資銀行被降低信貸評級的事件為例,消息公佈後,歐洲央行宣佈聯同美國聯儲局、英倫銀行、日本及瑞士央行,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美元流動資金支援,巿場隨即稍見回穩。
花旗分析員預期,9月29日德國國會將通過1090億歐元第二輪援助方案,其他歐元區國家也有望跟隨。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