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爽報》贏 《蘋果》輸 - 丘亦生

金融雲端:《爽報》贏 《蘋果》輸 - 丘亦生

由今日起,報業又再進入戰國時代,事關由《蘋果日報》推出的免費報《爽報》今日正式出版,令香港的免費報紙增加至7份。信我,《爽報》會打贏這場仗,原因很簡單,因為肥佬黎無包袱。
過去香港的免費報紙大多由過江龍或新財團經營,本地收費報紙集團鮮有涉足,就係因為有顧忌,擔心自己打自己,令收費報紙的銷量及廣告收入,因為推出免費報而下跌。這種畏首畏尾的心情,令本地大多數報業集團眼白白看着幾張免費報紙坐大,蠶食了近三成報紙廣告佔有率。
肥佬黎今次推《爽報》,講明《蘋果》會全力支援,不但內容全部出自《蘋果》,甚至連獨家新聞也可以照用,並且在這基礎上,《爽報》可再加強內容。黎智英曾說,不計較《蘋果》銷量會否下跌,總之不惜工本都要《爽報》「贏」,要做報業界的一哥。
黎智英以收費報紙的人力物力,來做一份免費報,投入的資源比現存所有免費報都多,更重要的,是不理會對《蘋果》的衝擊,在戰略上便可以放開來打,這種經過計算的爛仔交,可以很可怕。

如何叫讀者多付6元?

看了《爽報》的宣傳,定位是有聲有畫的報紙,似乎是利用多媒體結合《爽報》,讓讀者可以透過手機獲取更多增值的資訊。這條橋得唔得,唔知?但肯定是其他免費報很難複製的事情,能將《爽報》從芸芸多份免費報中分別出來。
可以想像,即使多媒體這一招未能出奇制勝,《爽報》挾着免費版《蘋果》的聲勢,本身已是一大吸引力。尤其是,當幾張免費報均由同一家發行商負責發行,發行網的優勢分別不大,內容及着數優惠的多寡便起致勝作用,我認為《爽報》坐亞望冠,絕無問題。
當下最難衡量的,是《蘋果》會變成點?若果《爽報》把最好的材料都據為己用,如何叫讀者多付6元買一份頭條與《爽報》一模一樣的《蘋果》?若果說《蘋果》的內容會詳盡一點,分析多一點,那為何不可以看完《爽報》,然後再上《蘋果》的網站,選看該段新聞的詳盡版?再者,廣告商在放廣告時,會選擇近百萬銷量的《爽報》,抑或銷量勢下跌的《蘋果》,如果兩者的讀者群類型大同小異的話?
我認為,《爽報》若成功,《蘋果》的未來,便不再是行大眾化路線,而是需要轉型。轉型的方向,我認為走中產家庭加專業財經路線最有生機。一來《蘋果》素來有一班中產讀者,但礙於其大眾化路線,如對風化案與風月版的重手處理,令其一直以來難以進入不少中產家庭,若果日後的《蘋果》能夠「淨化」,加入更多中產關心的題材,令其得以入屋,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線。

轉型過程會很痛苦

至於專業財經之路也是顯而易見,香港未來10年的金融中心路線圖漸見清晰,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商機正湧現,亦有發展成內地衍生工具離岸中心及財富管理中心的潛力。未來對財經資訊的需求,只會多不會少。這也是《金融中心》版仝人的信念,深入獨到的財經分析永遠有市場。
我認為,《蘋果》的轉型過程,將會很痛苦,因為初期的銷量下跌會很厲害,廣告也會被《爽報》分一大杯羮,而轉型的過程也要摸索要嘗試,要行不少寃枉路。最後要為《爽報》付出的代價,究竟有多大,唔識計,可能要事後睇番先知。
至於報業這個局,經此一役,究竟會有何變化?我認為,這場仗肯定不易打,但不會比1995年《蘋果》創刊時慘烈,當時《蘋果》以每份2元作招徠,令報業爆發減價戰,好幾份報紙如《快報》、《聯合報》、《星島晚報》等要停刊。
今時今日,報業已經歷過一段汰弱留強的階段,現時留得下的,除了《成報》是苟延殘喘之外,其他均屬財政穩健,水頭充足或有大財團Backup。一時三刻的困難,不會難得倒他們。況且,免費報紙已存在好一段時間,其對收費報章的負面影響早已浮現。
不過,這種樂觀評估,也不是沒有風險的,丹麥當年的免費報浴血戰,各路高手無不輸到入肉,便因為忽略了兩個因素。
這場於2006年爆發的戰事,也是因為強者進場而引發的,當時冰島的免費報一哥,宣佈進軍丹麥市場,並且將免費送報到屋企門口的成功模式搬來丹麥,這家免費報的背後財團是通話軟件Skype的早期投資者之一,有充足水頭打持久戰,也是一開口便要發行量達到50至100萬份。記着,丹麥有550萬人口,比香港還要少。
殊不知過江龍一開聲,便引來當地報業的大反擊,在兩個星期內有5份免費報宣佈於短期內面世,令當地的免費報於年底,由2份急增至7份。這場大戰歷時兩年,結果有3份免費報最終結業,包括過江龍的那一份,另外兩份合併,最後回到天下3分的局面。

丹麥經驗可供借鑑

丹麥的情況未必適用於香港,但影響行業整合的因素卻可借鑑。首先是廣告費在大量對手湧現下急跌,這絕對會拖長新加入者的回本期,及現有免費報的利潤,缺乏打持久戰能耐的競爭者,將率先敗下陣來。
其二,是發行成本的急增,丹麥的經驗顯示,短時間內急增的發行需求,並不容易滿足,結果當地報業要從波蘭急急入口大量派報勞工,還要培訓他們,讓他們熟習負責派送的社區。香港雖然不用派報到戶,但要短時間增添大量派報人手,也會加重營運的壓力。
事實上,當下外圍經濟相當不明朗,在這時開戰確實兵凶戰危,若果歐洲再爆一鑊金融海嘯,全球再陷衰退,廣告預算急劇萎縮,淘汰賽可以演變成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慘烈局面。
無辦法,既然黎智英願意賠上《蘋果》,流血不止也在所不惜,我惟有買《爽報》贏,只希望報業經過新一輪的創造性破壞,會變得更有生機而非死氣沉沉。

邱亦生
金融中心fan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