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金磚」救「歐豬」? - 盧峯

探針:「金磚」救「歐豬」? - 盧峯

歐元區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以整個集團計),大部份國家人均收入在三萬美元以上,還擁有大量歷史悠久的工業品牌、新科技、潮流產品。金磚五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不過是新興經濟體,人均GDP大概是歐元區國家的一、兩成,很多先進科技、品牌還得從歐洲輸入。可是,要伸手求援的卻是歐元區國家;能伸出援手的卻是金磚五國。
其中中國更有救世主般的地位,意大利財長刻意會見中國主權基金代表,游說中國大手購入意大利國債,以紓緩債務危機。十年前大概沒有誰能想到會出現這樣顛倒的情況。
究竟金磚五國特別是中國會否真的出手買歐豬五國的國債,替「老牌富翁」解決問題仍是未知之數,畢竟風高浪急之下,誰也不願做寃大頭的。其實,歐豬國家想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出手一點不奇怪,因為她們的舊買家已無能為力,需要新的資金入市,把債券利息拉低,避免還款負擔越來越重,避免要進一步樽節開支,激起更大民憤。
誰都知道金融市場是「越窮越見鬼」的陷阱,對個人如是,對企業如是,對政府同樣沒有分別。當個人或企業手頭充裕,資產質素好的時候,金融機構幾乎是前赴後繼的把錢送上門,央求你多借一點,多持有一點流動資金以捕捉賺錢機會;有的時候,貸款的利息及條件好得令人難以置信。但當手頭拮据,真的需要資金周轉時,銀行及金融機構立時變臉,要求多多,既要短還款期,又要這樣那樣的抵押。拿不出的話,貸款成了鏡花水月,又或是要拿出超高昂的利息。
政府的情況沒有兩樣。歐豬五國入不敷支,未來一段時間都難以平衡預算。在風平浪靜、經濟持續增長的時候,以債養債全不是問題,市場隨時願意以超低利率讓歐豬政府以新債還舊債。可現在大家都只信現金與黃金,對政府的還債能力有質疑。歐豬以債養債的遊戲便越來越難玩,付出的利息成本則越來越高。更糟的是,高利率進一步削弱歐豬政府的還款能力,進一步損害她們的信貸評級,令她們陷入越窮越見鬼的困境。
要脫困的話,最理想是找到新的水喉,新的資金。中國擁有三萬億美元的外滙儲備,印度、俄羅斯也有數以千億美元計的儲備,只要她們短期內拿出少部份購買意大利、希臘國債(幾百億美元左右),又或把原來的美債轉成歐債,整個局面便會紓緩,債券利息便可以回落,讓她們鬆一口氣之餘更可以減輕負擔。未來一段時間,歐豬各國以至歐元區國家肯定會繼續向金磚五國大送秋波,引她們出手,甚至可能有其他政治、外交上的利益交換也說不定。

盧峯
逢周二、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