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無雞不成宴,但越來越多港人埋怨「雞冇雞味」。11月舉行的中國優質土雞美食文化節,將帶來久違了的「雞味」,新引入多款雞隻,飼養期較長達120日至180日,讓活雞有足夠時間製造更多胺基酸,令蛋白質更豐富雞味更濃,但成本相對較高,售價是市面同類雞的一至兩倍半。
中國優質土雞美食文化節將於11月9至11日在荃灣沙嘴道運動場舉行,透過試食、遊戲等介紹內地土生土長的雞種。主辦的溫氏食品集團總經理陳志強說,會引入多款從未到港的土雞。食神梁文韜昨應邀示範,以各種烹調手法炮製其中四款土雞,包括溫氏黑肉雞(竹絲雞)、大騸雞(閹公雞)、文昌雞及雲英雞(閹母雞)。
價錢貴一至兩倍半
梁文韜解釋,市面的雞多經「催谷」,「家唔會打針,但會用大光燈照佢,又餵好多高蛋白質嘅飼料,所以養80日就可以賣。」這批土雞飼養期較長,最少120日,讓雞隻食用天然飼料下慢慢成長,「有足夠時間產生胺基酸,啲肉含更多蛋白質,肉味就濃好多。」
他說文昌雞本已肉味濃,如果飼養長達180日,更有「雞味」;雲英雞(閹母雞)已切除輸卵管,從未生蛋,故皮肉特別滑嫩,「人類生過仔體質都差啲啦。」他說,牠與大騸雞最佳烹調方法是白烚,保留原汁原味。至於竹絲雞因運動量大,故肉質結實,適合燉湯。
傳媒昨率先試食,四款土雞肉味確濃,雲英雞的皮毛孔細,未似一般雞皮「凹凸不平」,但四款雞都較瘦,大騸雞肉更有點韌。
陳志強補充,這批雞會以冰鮮形式運港,正與本地雞販接洽中,料很快推出市面;雖未定價,但估計是市面同類的一倍至兩倍半,即每斤約18元至25元,「有人為咗食有雞味嘅雞,唔介意畀貴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