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伍再創LPCD傳奇 迷戀黑膠味

易有伍再創LPCD傳奇 迷戀黑膠味

當下音樂,只講求官能享受,高頻要有刺耳快感,低頻要有心跳震撼。回歸現實,你有無諗過,究竟何謂具吸引力嘅音樂?今日訪問到LPCD發明人易有伍先生,旗下發燒作品多不勝數,最新剛推出嘅M2錄音技術,更作出多方面修正;由06年至今,錄音專用嘅軟硬件已相繼升級,然而錄音師嘅功力才最重要。佢話,只有重返黑膠年代,才有靚嘅音樂。

記者:陳國輝
攝影:譚盈傑
Model:Rika@GME
鳴謝:DavidLee

堅持音樂感 不求高清

由易有伍親自研發嘅LPCD,屬製碟技術之一,以直刻母帶為基礎,特點係無經過多重壓製工序,因此亦無所謂損耗問題,做到真正嘅原汁原味。但面對市場上最流行、最熱賣嘅日本製HQCD,究竟兩者間有乜分別?易生話:「HQCD重視嘅係高清品質,例如樂器嘅細緻度、人聲嘅清晰度,而LPCD就追求真實嘅音樂感。」簡單例子,如人聲嘅呼吸位,又或者彈奏樂器時產生嘅微弱撞擊聲,LPCD會將其全部保留,相反,HQCD則會清洗得一乾二淨!「你話邊樣好啲?老實講,沒客觀標準,好似電影內嘅爆炸聲,有人鍾意數碼製作嘅SoundEffect,認為夠震撼,亦有人喜歡現場收音,啱Key與否,因人而異。」

■藝術家總是主觀、有堅持,易就對㗎仔力谷嘅HQCD有所保留。

■易所創嘅LPCD制式,雖則出道5年,但其實研究多年。

■易有伍任錄音師近25年,中港發燒友無人不識,更創立LPCD。

■在籌備中嘅雜錦碟內,就成功將鄭伊健調出發燒級靚聲。

完全消除兼容問題

講番最新錄音技術LPCDM2,喺製作上,最大特色係搵咗不同線材來錄製各類型音樂。佢舉個例,如錄製張學友音樂,就需要搵力量型嘅線材來輔助,軟件方面,則採用可消除母帶內電子噪音嘅技術,令音色更接近原音效果;但講到跟上一代最大分別,就係由原本嘅直刻技術,改為可每次複製1,000張嘅壓碟方式!好處除效率比以往提高,更重要係不論新舊CD機,全部都兼容到,比起早期LPCD45規限CDR的讀碟方式,明顯方便咗好多傳統CD發燒友。

■約五百呎錄音室,塞滿各式錄音設備。

■視乎音樂屬於力量或柔和型,錄音時將配不同線材。

■呢部用鋁帶發聲嘅喇叭,相信好多人都未見過。

■首張完成但沒有發行嘅LPCD,彌足珍貴。

珍藏喇叭 愛上80'sCello

打開門,入到易有伍嘅「基地」,你唔會覺得呢度似擺放高級音響嘅HiFi房!直接啲講,呢度實情係佢私人工作間,總面積約四、五百平方呎,擠滿各式各樣喇叭,每一件都係經典珍藏,例如放置在兩旁,像積木搭出嚟嘅「巴黎鐵塔」,原來係美國老牌子Sequerra,其中仲有以鋁帶發聲嘅高中音喇叭,絕對估佢唔到!但佢至愛,似乎都係80年代購入嘅Cello擴音機,當時買入價14萬,但現在已經同樓價一樣飛升!易生話,佢最鍾意係質感非常細緻,而且內櫳設計精密,可惜小記點睇都係毫無感覺,惟有自嘲唔識貨。

■勁似巴黎鐵塔嘅美國老牌子Sequerra喇叭。

■初期LPCD45採用藍底塗層,現改成銀色。

■易生至愛之一嘅Cello擴音機。

■想達到低沉厚實嘅感覺,就要搵膽機輔助。

M2新碟曝光(每款約$170)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Bruckner,透過LPCDM2重新錄音,重現個人交響樂曲特色。喜歡聽小提琴音樂,則可選擇Respighi的《TheBirds&ThreeBotticelliPictures》,亦屬出名嘅古典樂派作品。

蔡琴悅耳歌聲,例牌又係發燒友必聽極品。83年首度推出嘅《傷心小站》,除可欣賞蔡琴那得天獨厚聲線,還有簡單嘅結他背樂,感覺樸實;《此情可待》幾乎係同期作品,以情為主題,透過蔡琴低沉而優雅嘅嗓音更添感情。

鍾情外國流行曲,第一、二輯《BestSoundCollection》肯定啱你。如百聽不厭嘅AirSupply作品《TheOneThatYouLove》,以及Kansas的《DustInTheWind》等,經易有伍重新錄音,感覺換然一新。另一款經典中國純音樂《梁祝.黃河》,以小提琴版重現,發燒友必聽!

以自家品牌推出嘅作品中,《2011原音精選》屬今年HiFiShow限定品,由易有伍親自製作,包括有蔡琴《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以及林子祥《每一個晚上》。至於《發燒碟》系列,以紀念LPCD45II及LPCDM2誕生為主。另一新作則為雨果唱片成立25周年紀念版,也值得珍藏。

將於十月才發行嘅《至尊金曲》,大家也可先睹為快!內容收錄咗80及90年代多張經典流行專輯,例如有張信哲《等待》、彭羚《給我唱過的男孩們》以及蔡楓華《絕對空虛》等,全屬耳熟能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