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生及醫學組織都認為,非入侵性檢查,如量血壓等,可定期進行,其他如預防子宮頸癌的子宮頸細胞檢查、針對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測試,也應定期接受。不過,入侵性的「內窺鏡檢查」,或X光檢查須先諮詢醫生意見。
「結腸內窺鏡」宜十年一次
醫學會會長蔡堅說,任何人進行體檢前,都應諮詢家庭醫生意見,而部份檢驗確需定期進行,如子宮頸細胞檢查,針對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測試,而長者則可進行視力檢查。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說,非入侵性的如體格檢查、量血壓、磅重,一般人都可定期進行。
近年個案日增的疾病如大腸癌,郭寶賢說,市民可每年接受較易進行的「大便隱血」測試,但「結腸內窺鏡」檢查,一般沒有病徵的可不多於5年一次。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則建議,50至75歲無病徵人士,也可考慮每年或每兩年進行「大便隱血」測試,「結腸內窺鏡」可每10年進行一次。至於自己或家族成員曾患大腸癌等高危人士,可在由醫生評估,進行更頻密的測試。
至於X光檢查,如肺部X光、乳房X光造影,郭寶賢及蔡堅都說,會增加接觸輻射的機會及風險,而內窺鏡則具入侵性,應由醫生轉介或進行,並且事前要向病人講明風險,獲同意才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