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發展至此,雖未至於真相大白,至少也解了本人因故作認真引起的小疑惑。
幾個月前,范太挾浮雲霧水般的民望,以當仁可讓可不讓的姿態表示會考慮參選特首,但要好好慢慢深深考慮兩個月。
考慮什麼呢?據說是考慮朋友的意見。
當時的我,忽然對朋友的定義收得太緊,訂得太嚴,所以才有點奇怪。平時生了病,看那個醫生好呢?想去旅行,北海道好還是北京好呢?大概還會參考一下朋友的意見。去到轉職,朋友的意見一如政府所謂諮詢,聽完了都如耳邊風,那份工是要自己打的,適不適合,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
我們常常有了錯覺,以為越重大的決定,越要找多些朋友商量商量,其實正因事關重大,朋友的建議一般都變得保守,不敢咬定,這不是一口懷疑受過輻射的日本珍珠米,好吃想吃就吃唄,怕什麼。
事情重大到要不跳進熱廚房,要不優遊地頤養天年,真的,只能自己做決定,旁人才負不了那個責任。
如今水落石出,那些朋友不是閨蜜,不是諍友,三山五嶽五湖四海皆朋友,那些朋友是傳話的朋友,是有份拉皇袍衫尾的朋友。
這種朋友原來是家長,是衣食父母,故才有能力在選科、選校、選工、選結婚對象、選子孫名字上給予意見。而處在入閘與出閘之間的,原來不是候選人,是以孝治天下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