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拍過《墮落花》(Nikita)和《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TheProfessional)的洛比桑,在某程度上就等於法國的史提芬史匹堡,金牌監製兼王牌大導,有最好的或他本人最喜歡的題材,就會親自操刀。
上次他拍了法國歷史上最聲名卓著的民族女英雄《聖女貞德》(JoanofArc),今次把全球矚目的民主女鬥士昂山素姬的事迹搬上銀幕。兩個角色都是萬人景仰的民族英雄,都是女性,都有足以令男人汗顏的無比勇氣和毅力。分別只在於,前者是披甲上陣、帶兵打仗的戰士,結果成為殉道者、烈士;後者則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平鬥士,結局如何書寫,仍是未知之數。但正如貞德早被羅馬教廷封聖,昂山素姬則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人性化描寫與家人感情
洛比桑以前多部作品,例如《墮落花》和《第五元素》(TheFifthElement),都以動作場面為主,可說緊張刺激,殺人如麻,觀眾要是抱着這樣的心情進場,就會大失所望。由於昂山素姬這個人物一直追隨印度聖雄甘地的信念,以和平、非暴力的手段爭取自由民主,我認為洛比桑以較為人性化的角度,去描寫她和丈夫以及兩個兒子之間的感情關係,是可取和恰當的。如果洛比桑把這故事拍成另一部《戰火屠城》(TheKillingFields)或《危情歲月》(InTheYearLivingDangerously),那就是層次較低的商業片了。
影片先交代昂山素姬的父親昂山將軍是緬甸爭取獨立的民族英雄,在她年幼時被敵對派系冷血暗殺。接下來,編導敍述昂山素姬的英國丈夫米高.阿里斯(MichaelAris)知道自己身患絕症,然後才倒敍1988年,昂山素姬母親病重,偕丈夫兒子從英國牛津趕回緬甸祖家探望。這時,緬甸政局動盪,政治強人尼溫將軍下台,昂山素姬亦成為為民請命的領袖、軍政府的眼中釘。昂山素姬一直堅持以和平方式爭取民主改革,雖於1990年大選勝出,卻被軍政府軟禁,前後長達15年。
頗為出人意表地,洛比桑以相對地平實而溫情的角度,去呈現這位時代偉人的真實面貌,尤其集中描寫她和丈夫之間的愛情和同志(comrade)的關係。換句話說,昂山素姬的丈夫也是主角,他是妻子「背後」的得力助手,是她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推手。他與昂山素姬長期關山阻隔,聚少離多,父兼母職,臨終也無法見妻子最後一面。愛情和親情戲有點凌駕了大時代的動盪局面,但全片有不少感人的筆觸。我尤其喜歡昂山素姬未能出國領獎,但通過無線電廣播,跟着大會播放的音樂彈着鋼琴合奏的那一場。
無可否認,華裔女星楊紫瓊是這齣電影的最大亮點。就像海倫米蘭(HelenMirren)演英女皇,由於外貌和輪廓相近,加上細膩而具說服力的演出,觀眾很容易進入狀態,相信眼前的就是昂山素姬。這絕對是楊紫瓊演戲生涯中最重要、最賣力,也是最成功的演出。能夠飾演一代偉人,也是難得的機遇,這個角色令她再攀事業的頂峯。本片大部份在泰國及緬甸實地拍攝,攝影和美術都一絲不苟,尤其是阿布加斯(ThierryArbogast)的自然光攝影,為影片增加了豐富的質感。
本片的槍殺學生場面如果令你想起「六四」,諾貝爾頒獎禮令你想起劉曉波,軍人的嘴臉令你想起獨裁鐵腕的管治,這齣電影肯定更觸動你的神經!
多倫多特派採訪員 黃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