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何容易服飾股重建品牌路難行

談何容易
服飾股重建品牌路難行

每個品牌發展到某一階段,會遇上所謂「樽頸位」。企業如何突破,往往是品牌能否延續的關鍵。然而「重建品牌」絕非容易,觀乎本地成衣股佐丹奴(709),為此搞足10年;而內地體育股李寧(2331)去年更換商標,亦因執行不善,至今仍處陣痛中。

李寧存貨滯銷困擾

有分析員形容,品牌重建執行風險甚高,尤以大眾服飾市場競爭劇烈,突圍更不容易。「佐丹奴過去10年所做嘅,其實有8年係錯,到近年先搵到定位。」不過管理層多年來堅持提升品牌、不降價求售的策略,10年後總叫守得雲開見月明。
至於近年另一重建品牌的例子李寧,計劃推行超過1年,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先是做成一大堆舊存貨滯銷,然後新品牌形象亦未被受落,最近更要「走回頭路」,增加中價位產品來吸客。
分析員表示,品牌翻身的例子不是沒有,但多是國際大品牌成功機會較大:「adidas奧運後,在中國有段時間表現好差,但很快調整路線,加咗生活同潮流嘅產品,今年已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