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一直被認為靠「揼石仔」取勝,候選人主打地區議題,修橋鋪路以至增建社區設施都要掛橫額「成功爭取」一番。但今屆當選的區議員有機會角逐立法會超級議席,選民對候選人的要求不再只着眼細眉細眼的地區事務,有關注土地權益、婦女參政及力促開放大氣電波的團體首度派員參選,專攻全港性議題。
反「地產霸權」之聲近年抬頭,由15個關注本港規劃發展的民間團體組成的「土地正義聯盟」,今年將以「落實民主規劃,共建宜居街區」為參選口號。王浩賢是考慮參選的聯盟成員之一,他說,反對清拆利東街、皇后碼頭保衞戰及去年反高鐵運動已證明民間有很大政治能量,可惜每次「爆完就散」,所以他與一班志同道合人士決定將「區選當(社會)運動咁搞」,將宏觀的土地規劃化為地區議題。
婦女團體積極參政
例如他有可能出選的中西區正街,近期在欠缺諮詢下忽然建一幢50層高的酒店。王浩賢計劃區選期間組織地區「導賞團」當拉票,引領當區居民了解「地產霸權」對社區造成的影響。
香港婦女參政一直遠低於國際標準,權力越大的組織如行政會議內女性的參政比例就越低。「婦女參政網絡」今屆打正旗號殺入區選,料派3人在沙田區踏出參政第一步。主席劉家儀身先士卒,高舉提高女性參政旗幟落場,「今年有超級議席,多咗立法會議員同知名度高嘅社會人士參與,所以講全港性議題、打原則立場會比以往容易。」
她強調女性參政不等於要「女人大晒」,而是希望制訂政策時多由女性角度出發,「好簡單,每次經濟差政府就推基建創造就業,其實有幾多婦女做到呢類工?問題就係𠵱家制訂政策嘅都係男人。」
開放大氣電波之聲近年冒起,民間電台也派員殺入區選,其中一個擔起傳播言論自由「種子」的代表是剛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政治系、年僅22歲的陳德章。陳德章笑言參選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在當選後利用區議員的經費「開台」;目前新界東沒有民間開設的電台,他決定出戰沙田區,傳播言論自由的種子。
記者:陳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