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九月十一日早上,布殊總統正在一間小學給學生讀故事。幕僚走進來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他沒有立即離去。在這個人人驚恐的時刻,他需要幾分鐘去思考接下來要作的抉擇。
去年11月出版的布殊回憶錄,他挑選了決定其總統生涯和個人生活的14個重大決策,詳述每個重大決策幕後的細節。關於911,他提到當天他下令擊落遭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班機,當班機在賓州墜毀時,他還一度以為是軍方擊落的,其後才知道是英勇的乘客與恐怖分子拼命,使班機在田間墜毀。布殊寫出他下令擊落班機之事,顯示出他的誠實,和在兩難的抉擇時刻之果斷。
至於其後他採取的戰爭行為,導致他民望下滑,布殊強調美國崇尚自由的價值觀,在為了人類自由的問題上,他是沒有商量餘地的。他的任何抉擇都出自信念,不是為贏得掌聲。
書名叫《DecisionPoints》,出版後即成暢銷書。兩個月前,大陸出了中文版,書名為《抉擇時刻》,內地的中信出版社對這本書的評價認為,「從沒有一本國家領導人的自傳寫得如此誠懇,它將令支持者動容,令批評者驚訝,它將改變世人對美國歷史這不平凡的8年及對喬治.布殊本人的看法。」
不同政見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支持此書及布殊,他說「此書會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是什麼力量、什麼信念驅使他做出了這些決定。」對於這本書,布殊說,「我希望人們會記得我是一位好父親、好丈夫、敬畏神,並且是一個老實人。我可以自信地告訴這本書的讀者,我已經盡了全力,而且我沒有為了受到別人歡迎而放棄原則。」
他在位後期,民望低落。現在,許多人懷念他忠於信念的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