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影響英國銀行業發展的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ICB)報告昨日正式發表,建議當地銀行將零售銀行銀行業務分拆出來單獨營運,與高風險的投資銀行業務分隔。改革方案將令英國大型銀行增加成本高達70億英鎊(867億元),市場估計滙控(005)佔13億英鎊(161億元)。
記者:陳韻妍、尹彥超
報告建議大型銀行包括滙控,須持有額外3%緩衝資本,令核心資本充足比率下限增至10%。滙控曾表示會因應報告內容,研究會否將總部撤離英國。報告昨午公開後,滙控股價拾級而下,收報61.35元,跌3.6元或5.54%;其倫敦股價昨晚曾跌至61.1元,及後回升至61.5元。
根據報告建議,當地銀行須將零售業務以單獨管理的附屬公司營運,要有獨立的董事會,並要求有關零售業務機構持有不少於相當於資產額10%的核心資本,比例遠高於其他國際性銀行;而用以吸收損失的風險緩衝資金至少須等同於17至20%的風險加權資產。
盼恢復市場對金融信心
不過,報告只要求將個人及中小企存款與透支業務的一般銀行職能,列入須分隔的零售業務機構內,其餘零售業務則可由銀行自行決定是否納入零售機構內。相關建議的最後落實時間為2019年。
有意見認為,建議已沒有預期中「辛辣」,但對銀行業及當地經濟仍有影響。據報告評估,建議將令英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收窄0.1至0.2%,涉及10億至30億英鎊。
ICB主席JohnVickers表示,改革建議不會因銀行成本上升而損害競爭力,或令銀行將業務撤離英國,相反,改革可恢復市場對英國金融業的信心。他指出,改革建議將銀行零售業務分離,可令銀行系統更安全;而40億至70億英鎊的改革成本,應可由企業及投資銀行承擔。英國財相歐思邦已批准改革方案,預計將呈交國會審議。
自雷曼兄弟爆煲後,歐美監管機構不斷提高銀行業的監管要求,令原本享高度自由的銀行界叫苦連天。面對招數一招比一招辣,美資大行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終按捺不住,提出「新國際銀行法規公然反美,美國政府應考慮脫離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
戴蒙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他同意監管機構強迫銀行提高資本水平,但對大型銀行特別是對美資銀行要求額外資本卻太過份,「因此我幾乎認為美國不應繼續留在巴爾塞銀行監督委員會,我不會同意那些公然反美的監管規定」,美國監管機構應該表明「倘某項法規不符美國利益,我們就不採納」。《巴塞爾資本協定三》框架下,銀行必須將其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提高至7%以上,包括摩通等大型銀行更高達9.5%。戴蒙認為,美國本土法規與環球法規合併後,將造就亞洲銀行搶佔美資銀行的市佔率。
ICB報告建議分隔零售銀行業務
1.零售銀行業務須成立獨立營運機構經營,個人及中小企接受存款和透支業務須納入機構內。
2.獨立零售銀行機構可選擇納入其他零售業務,包括歐盟區內客戶的支付業務,按揭及信用卡業務,投資產品的諮詢及銷售。
3.部份業務不能在獨立零售銀行機構經營,包括向歐盟區外客戶及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結構性產品或衍生工具交易;股票、企業債券、可換股證券或債券、互惠基金、交易所買賣基金的投資;證券孖展或市場莊家業務;股票及債券的包銷及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