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8月份新增貸款雖新增近百億元(人民幣.下同),但貨幣供應量(包括M1與M2)下跌,經濟分析師指貨幣供應量回落,反映中央不停推出宏調手段收效。不過,人行昨在網站刊登新聞稿,指貨幣供應量回落是假象,人行正設法透過擴大M2統計範圍來堵塞漏洞。
謀擴統計範圍堵塞漏洞
從人行統計數據看,M1與M2數據6月起3個月內,增幅回落,貨幣發行量下降,經濟師自然聯想是中央推行的宏調措施收效。就算人行於統計局公佈8月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企硬6.2%之前,向「勇貸」的銀行懲罰性定向發行央票,市場只猜想是個別銀行的「勇貸」行為,但這看法是「超錯」。
事實上,人行不會為8月新增貸款較7月多出近百億元而動怒,只是人行邊嚴控新增貸款,銀行邊透過包括承兌滙票變相借貸。銀行界估計涉及資金以萬億元計,因此人行高調自我踢爆M2數據未能反映中國目前真實一面,不足參考。
中國的廣義貨幣(M2)定義是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消息指,近年銀行針對負利率與企業對資金需要,發行不少高息產品,其中不少集資回來資產又再流入企業手中,亦即是部份存款變成貸款來源,是人行一直嚷着要管的表外業務,不受制於資本充足比率限制,形成了監管漏洞。因此,人行加大M2統計範圍,相信亦是針對這方面。
事實上,這個漏洞不但影響人行與中銀監兩大銀行守護神監管銀行力度,錢多令中央不易控通脹。人行的新聞稿表示,儘管目前一些價格上漲的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並沒有根本消除,通脹仍然偏高,穩定物價總水準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指出,對市場來說,緊縮的貨幣政策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增加政策的能見度和前瞻性,讓市場有更多的信心。
消息指,人行較早時將銀行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基數的繳存新規,是人行加大控制銀行流動性第一步,研究擴大M2統計範圍是第二步,若不收效,不排除陸續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