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奔月 - 陳也

牛奔月 - 陳也

趁孩子打乒乓球時問他,這個中秋節,到錦上路探廚神Steve叔叔好不好,他說,「我不怎麼喜歡中秋節。」搞素食得獎的叔叔還以為,中秋節是孩子放肆一個夜晚合法合理不按時上床的瘋日子,他以為孩子一定像我們童年時那麼亢奮,從迎月那天起便失眠。「我不喜歡玩燈籠了,我已經大個仔。」孩子似乎說得通,以往外婆給他買燈籠,傳統紙做的與現代卡通塑膠的,他不太感冒,碰了兩次就算。兩歲時帶他到公園慶中秋,全程拿着燈籠的,是我們兩個大人。
「你數得出三個不喜歡中秋節的原因嗎?」我乘機迫他「腦震盪」。「中秋太乾旱,植物會枯死。」中秋當然及不上春夏之交了。「月光怎麼看,也看不見嫦娥。」只怪我們太愛灌輸民間傳奇,嫦娥應悔偷靈藥,孩子叼念着的嫦娥和玉兔,只能夜夜嗑藥,孩子誤以為月光是專科醫院。最後,也是最有力的評價:「我喜歡夏天,因為有長長的暑假,中秋節只得一天假期。」嗯,開學才幾天,他已經把學校年曆看得滾瓜爛熟,記住明年七月,幾多號開始放暑假。暑假才是放縱大節,孩子牛玩到癲,牛王頭的暑假,是我們的奔牛節,比奔月忙累;嫦娥有得揀都會啪丸快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