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基總裁:家長式指令扼殺創意香港教育與世界脫節

英基總裁:家長式指令扼殺創意
香港教育與世界脫節

【本報訊】於英國從事教育管理逾30年、曾被貝理雅政府羅致擔任國家學校領袖學院(NCSL)總監的英基學校協會行政總裁杜茵妮,批評本港幼兒教育太過家長式,扼殺了學生創意;中小學老師普遍壓力大,教學、學校管理方式與世界轉變脫節,建議安排定期到世界各地交流,拓闊視野。
記者:彭美芳

杜茵妮(HeatherDuQuesnay)當年在Herdfordshire(赫里福郡)郡議會,管理約530所學校,學生約100萬人。00至05年,她獲當時首相貝理雅邀請,出任英國政府出資的國家學校領袖學院(NationalCollegeforSchoolLeadership,NCSL)總監,專門培訓現職教師及校長。05年英基透過國際獵頭公司,聘請她越洋來港出任總裁,重整內部架構,合約至2013年暑假完結。
來港已6年的她接受本報訪問,點評本港教育制度。杜茵妮讚賞香港校長表現出色,指中小學名校多,教育「精英化」,但過於本地化,「香港地小,老師要知道個世界點轉,才跟得上時代,可多去世界各地觀摩」。她舉例:「NCSL培訓的教育人員來自全球各地,定期交流,了解世界教育發展」。

老師壓力大地位低

她感覺到香港中小學教師壓力大,專業地位低,「以我的大女兒為例,她在英國教書,對教育有承擔,是因為英國對老師很重視,不會令教師感到教育是負擔;但香港的老師,給我的感覺是入課室很大壓力,也不享受課堂」。她建議政府設立官方的專業培訓,提升專業地位。
杜茵妮指香港與歐洲教學法大有不同,包括幼師以「家長式」教育幼童。她說:「老師不應該用指令方式教育,幼童一旦習慣聽指令就不再有創意,加上香港小學重視考試,故香港幼童很早已厭學」。
至於2012年9月全面施行的三三四新學制,中學只需6年,大學由3年改4年,杜茵妮擔心中學生提早一年入大學,或不適應大學教育,建議及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應付大學課程。
杜茵妮批評香港政府不太重視外國人子女於本港的教育,「本地人和外國人的教育待遇很不同,除了高昂學費,外國人學位少,而政府又不願意擴大英基的學額,以致英基輪候人數多,惹家長不滿,持續下去,只會減少外國人來港工作的意欲」,她認為欠缺子女教育配套,難吸引專才。

杜茵妮(中)由於90年代任職Lambeth的教育總監,常和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左)討論教育政策。杜茵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