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改編自該片監製李恩霖的真人真事,講述扮演家傭桃姐的葉德嫻和飾演少爺Roger劉德華的一段深厚主僕情,桃姐一手湊大Roger,Roger就照顧她到老。雖然故事簡單,但刻劃細膩,賺人熱淚,片中三大精采場面也牽動觀眾情緒。
1
桃姐中風後要入住老人院,之後Roger接她回家執拾日用品,當桃姐打開一個陳年舊篋時,發現她收藏的物品足以總結Roger的小時候,那些物品包括如有孭帶和兩人的合照,由此可看出桃姐對Roger的愛是非常深厚,而當時Roger亦眼紅紅凝視着桃姐,二人真情流露。
2
桃姐一次因身體問題要入院做手術,情況頗差,Roger遂帶一牧師前往桃姐的病床前祈禱,希望令桃姐安心接受手術,當牧師領禱說至「生有時、死有時」,桃姐為了不希望Roger太擔心而開玩笑說「賣鹹鴨蛋亦有時」,由於觀眾未知桃姐會否真因這次病情而離開人世,情緒的確會受牽動。
3
Roger於過農曆年時返回美國與家人一起度過,但仍有致電在香港老人院的桃姐,其時老人院大部份的院友也獲家人接了回家過年,但桃姐為了不讓Roger擔心,於是騙他說老人院非常熱鬧,而且大魚大肉,此時鏡頭卻一直影着老人院冷清清的情況,令觀眾感到強烈的對比,都會戥桃姐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