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許樂觀削職顯前景遜色 瑞穗看淡滙控

未許樂觀
削職顯前景遜色 瑞穗看淡滙控

滙豐歷史性削本港3000個職位,高盛及巴克萊「撐場」,調高目標價及建議買入,但有分析員因歐美環境低迷及國際金融股受壓,仍看淡滙控(005)。瑞穗證券分析師JimAntos指,滙豐香港在系內一向生產力高,現大幅削職,顯示歐美市場問題對全球各地經營狀況,均構成影響,不排除集團對大中華增長前景,「未如以往預測般樂觀」。

無意調整投資評級

接替退休「星級」銀行股分析員羅慕斯,擔任高盛銀行股分析師的PhilippaRogers,一改羅氏自次按風暴後「睇淡」滙控的口徑,率先「捧」行政總裁歐智華場,認為精簡計劃策略正確,集團可以回復昔日大班浦偉士的光彩。本港公佈削職後,高盛將未來12個月滙控目標價,從103元上調至106元,維持「買入」建議,巴克萊則建議「增持」。

明富:將影響滙豐收益

不過,JimAntos接受訪問時指,不會因香港區削職而對滙控發表更新報告,或調整投資評級,本港計劃是配合集團精簡架構的一部份,不認為單因為本港行動,會對股價產生變化,滙豐削職3000在港「史無前例」,他說從「社會角度當然難免有負面影響」。
瑞穗對滙控的投資評級為減持,他認為最主要是歐債問題潛在惡化迹象,美國經濟亦無改善訊號,對所有像滙控的環球金融股,均構成沉重壓力,短期內看不見利好因素。
明富環球(香港)亞洲金融研究部主管陳昔典亦表示,本港削職難免影響員工士氣,香港區總裁馬凱博突然請辭,亦反映滙豐一向引以為傲的員工忠誠(loyalty)優勢,可能受到挑戰,由於銀行財富管理及收費收益,倚賴員工投入及生產力,連串事故會否影響行方未來收益,值得留意。
滙豐亞太行政總裁王冬勝接受訪問時,回應證券界看法,他指削職安排絕非看淡大中華前景,強調「對中國市場百分百睇好」,並會繼續開發與內地聯營機構的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