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論衡:亞債規模急速擴張

德智論衡:亞債規模急速擴張

亞洲增長是備受談論的趨勢,畢竟,預期亞洲將貢獻全球約一半的經濟增長,而新興亞洲的央行合共持有全球約一半的外滙儲備。在已發展國家政府債務佔經濟比率不斷上升時,反觀主要新興亞洲經濟體債務水平,基本因素近年受到高度確認,自1999年以來,主權債務評級調高的情況較下調為多。
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個別國家「國內生產總值」或「外滙儲備預期水平」,而區內實際利率仍低,甚至出現負利率,投資當地利率並不吸引。投資亞洲債券是另一可行方法,以掌握區內增長。

中國高收益企債可吸

亞洲債券市場的規模從約10年前的500億美元,增至2011年6月的接近3000億美元。近年這資產類別已急速擴及至15個亞洲國家,主權債務評級介乎AAA至B-,這些國家也在探索擴大融資來源的可能性。
發行人類別的範圍也擴大,尤其是在公司方面。10年前,兩類主權機構韓國產業銀行及Petronas(馬來西亞政府全資擁有的油氣公司),各佔指數約13%。
單於2010年,就有接近60個發行商首次使用債券市場,其中包括公司及銀行,大量發行的趨勢延續至2011年。投資級別的債券發行規模亦越來越大,平均交易規模為10億美元。規模較大的債券發行這類資產,有助提高二手市場的流通量。
亞洲債券市場的顯著發展,是高收益企業債券發行人增加。高收益企業債券以中國及印尼債券為主,也有來自韓國、菲律賓及新加坡的。以印尼為例,中國及印度強勁的商品需求,對這個資源豐富的國家有利,尤其是當地的煤炭生產商,印尼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需大量擴建基本基礎建設。印尼是世界第四大人口稠密國家,無線通訊滲透率低,手機需求仍然強勁。印尼的高收益企業債券以商品、公用事業及電訊公司為主,毫不出奇。
近期,由於透明度及企業管治問題,令中國高收益企業債券備受市場關注。德盛安聯認為這對亞洲高收益企業債券有正面作用,公司現在更積極及審慎回應投資者的疑問。由於債券早前被全面拋售,令投資者可在較佳的水平開始投資屬於優質長期債券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