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童猩紅熱 深切治療

四歲童猩紅熱 深切治療

【本報訊】開學後首次有學童患猩紅熱而需接受深切治療。一名4歲男童上周三出現發燒等病徵,翌日入院,因血壓低而要接受深切治療,目前情況穩定,已轉回普通病房留醫。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名4歲男童上周三出現喉嚨痛、發燒、發冷及出疹的病徵,翌日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因血壓低而入住深切治療部接受觀察。男童目前情況穩定,已轉回普通病房。男童診斷為猩紅熱,院方正化驗其抽咽喉及血液樣本。
該男童入院前曾向私家醫生求診,處方抗生素,他沒出水痘,最近沒外遊。他就讀的學校沒有爆發猩紅熱,其家居接觸者亦無病徵。今次是9月開學後首次有學童感染猩紅熱,而需接受深切治療。今年至今衞生防護中心已錄得1,113宗猩紅熱個案。

今年錄得1113宗猩紅熱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本港爆發猩紅熱機會減少,冬季將來臨,高危市民應接種預防流感疫苗。豬流感已變成季節性流感,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約1,700名瑪麗醫院病人,發現10歲以下兒童是感染豬流感最多的群組;51至60歲人士雖然感染率與11至50歲人士相若,但他們是病情最嚴重的群組。
此外,香港婦產科專科學院已完成制訂界定高危孕婦的指引,列出6種高危因素如何檢測,包括多胞胎、畸胎、早產、妊娠高血壓、糖尿及胎盤前置或直入。但部份高危因素或要在懷孕7個月後才發現,難以阻截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若醫生的診治與指引有差別,學院可將個案交予醫務委員會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