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本周將公佈多項經濟數據,包括零售銷售及通脹數據等。雖然高盛在上周指美國貿易及消費開支數據表現有所改善,故將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長由1%上調至2%,但市場人士都擔心,現時美國經濟已難以單憑自身力量來決定走向,環球經濟可能放緩及歐債危機持續,都可能令美國企業未來幾季盈利能力打折扣。
華府擬撤企業海外徵稅
花旗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TobiasLevkovich表示,「股市持續下跌,差不多已跌至可入市階段。但我認為美國企業的盈利預期應要下調,這想法某程度上開始在9月反映出來。」他續指,不相信美國會重陷衰退,同時對科技股,尤其是硬件及半導體生產商維持正面看法。不過,他對美股是否步入轉勢之時則不予置評,僅表示最快要等到9月底才能作定論。
另一方面,《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美國財政部打算將部份對美國企業海外盈利的徵稅措施取消,作為履行奧巴馬當年上台時改革美國企業稅的承諾的其中一部份。美國不少商界人士曾指出,美國政府對美企海外業務徵稅多而繁複,令美企面對外來競爭者時競爭力大減。
對美國政商界而言,此議題一直是燙手山芋。自由派與貿易聯盟人士一直警告華府,若取消對海外盈利徵稅,將鼓勵美企將營運及職位都轉移至海外,對美國本土不利。
不過商界則一直促請華府加快取消海外徵稅的步伐。事實上,美國是少數工業大國會對企業海外盈利作出徵稅的國家,即企業被當地政府徵稅後,仍要向美國繳稅的雙重徵稅政策。有指改革計劃原定於6月推出,但受制於債務上限談判而多次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