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一個段子了,不過風格是現實主義的。四川地震後,一個女警為嬰兒餵奶被提為公安局副政委,眾多女警就跑到北京投訴:局裏領導吃我們的奶都好幾年了,啥官也沒給。組織部長解釋了三點:一,奶雖一樣,但人家的奶裏有奶水,你們有嗎?二,人家餵奶群眾都看見了,還上了電視,你們給領導餵奶誰看見了?三,人家是給小孩吃,叫主食;你們給大人吃,是零食。
舊段重提,是因為最近一兩年,在大量的熱播紅劇中,有些影劇頗有給領導餵奶之嫌。比如,超女大本營湖南衞視,製造了兩部貌似跟毛澤東有關的電視劇《風華正茂》和《我的青春在延安》,同時又以超女套快男風格,出爐了兩部劇情紀實片《青春作伴》和《青春放歌》。
這事情呢,本來很好,青春之歌update嘛,用超女和快男來演繹革命伉儷,至少也是青少年道德教育!好吧,電視劇做得怎樣我們不去深究,反正看到新版的毛澤東和楊開慧,你能hold住就說明你年輕。但我老了,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扮演楊開慧的女孩很激情地表達,「我查過資料,發現自己跟楊開慧有相似點,」我實在hold不住,因為她的原因太牛逼了:「我們的星座是一樣的,都是天蠍座!」
頭上星空彷彿在,心中道德在哪裏?《建黨偉業》裏,毛主席一把抱起楊開慧看焰火;《中國1921》中,楊開慧大雨中對毛主席大叫:我們結婚吧,我給你生孩子;長長短短的「青春中國」影劇中,年輕共產黨員們的「精神生活」真是太不貧瘠了,女共產黨員美,男共產黨員也美,到延安去,在延安活,還需要理由嗎?奶奶的,梁朝偉在延安,林青霞在延安,誰不想去延安。
理論上來說,再濫的革命劇或者說紅劇,也比平庸的宮廷劇有意義,這就像,人奶一般比奶粉安全,但在紅劇的推陳出新中,我們越來越感到狐疑,這就是革命嗎?《烈火紅岩》多麼「越獄」,江姐事迹可以被直接轉譯為「肖申克的救贖」,換個台,嘿,《新四軍女兵》,彈力褲加馬靴,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影視專家說,這是寓教於樂的好辦法,對於年輕的八○後和九○後觀眾,這樣做,是一個途徑!可是,影視專家的潛台詞是甚麼呢,讓我用組織部長的口氣說一下:一,八○後、九○後觀眾都是文盲;二,八○後、九○後觀眾只懂娛樂;三,八○後、九○後觀眾從沒看過好的紅劇。或者,一言以蔽之,年輕觀眾都傻逼。
到底是誰需要這麼青春「逼」人的紅色劇?衞視老闆啊,咱就不要把原因推給年輕人了,說到底,用娛樂偷換革命,一向是這個行業的潛規則。至於從來很是為難的廣電總局,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們是真心要扶持紅劇,那麼,從今天開始,停止表揚紅劇吧,否則,不出三年,作為真正具有中國電影特色的劇種,會再死一次。而這次,可能會死很久。這就像,睜開眼就吃了肯德基的中國孩子,跑到美國,會很驚奇,哇,美國也有肯德基!
對肯德基,我們已經無能為力,雖然也有朋友歡呼,你看,肯德基在賣油條和粥!誰戰勝誰,我不樂觀。咱可能還有努力餘地的是,在我們的學生把《青春作伴》當《阿甘正傳》前,他們能知道毛澤東是誰。就此而言,網上傳說的,姜文要出演毛澤東,倒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