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裁員三千,終令香港人見識到乜嘢叫獅子開大口。傳媒又再翻出香港人對滙豐感情,金融海嘯後如何供股助度難關,雖則老土過白燕張活游,一派香港人癡心錯付,濫情可笑,但滙豐管理層失當失態更得人驚。連政府高層也講:「有冇搞錯!」
話說裁員公佈後,滙豐翌日有活動,原定王冬勝同勞福局張建宗及環境局長邱騰華做慈善基金主禮,當日忽然通知官府王總有事,結果在傳媒雲集下,只由張建宗硬住頭皮回應裁員一事。做滙豐亞太區一哥做到咁,唉!滙豐當然唔認,話王先生有其他事早已預定唔出席。大家心照若當日活動只由二打六主禮,點會請得郁兩位局長做站台嘉賓。
今時今日靠一條LineToTake(一堆語言無味官腔文字,簡稱LTT)應對危機已經完全過時。政府近年苦苦掙扎、飽受傳媒記者煎熬,就係昔日靠不斷重複官方立場去應付傳媒質疑已失效,記者唔會採用,發言人講咗等如冇講。王冬勝發畀員工電郵真係渣到離譜,完全係官方LTT,些少人味也欠奉。過去本地英資一直是香港先進資本代表,「香港管理」所以有名堂,唔通係靠班本土地產財閥家長式管治咩?「香港管理」代表係政府、港鐵、馬會、國泰、九倉、和記、半官方貿易發展局、機場管理局等,本來還包括浦偉仕年代嘅滙豐及未改名前香港電訊。呢類機構是英資在港的代表,人事管理制度大同小異。
英式人事管理相對美式較保守,但也較具人味,並非一味用政策制度去管。骨幹的「政務官」階層唔會係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高材生,而係念文學歷史經濟嘅通才,重視人際關係及公司文化延續性。美式管理源於福特汽車廠流水作業大規模生產,員工只係數字,而且近年發展出神級CEO文化,一人主宰公司發展,上場就要大發神威揚名立萬,討好基金經理投資者一齊吹大個波。王冬勝花旗出身,當年也靠裁員上位,心理上應毫無障礙,「如果裁員我唔做,也有其他人做,畀鬼佬做可能仲離譜。」這種自我辯解足令王總裁心安理得。
滙豐已是一間全球企業,走上這條路無可厚非,但高層處事也要有相應的風範,不能迴避公眾傳媒,以為用LTT就可過關,官場術語有云:硬着頭皮咬子彈BiteTheBullet。下月滙豐慈善活動,請了謝安琪任賢齊踩單車,王冬勝怕V煞踩場,請早安排其他活動,免得臨時縮沙俾傳媒嘲笑。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