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簡稱HPV病毒),可經性交傳染,女性越早開始有性行為,或性伴侶越多,感染HPV病毒的風險便越大;但「從一而終」的女性,也有感染HPV病毒的風險。HPV病毒逾100種,部份種類可造成皮膚疣,即俗稱的「椰菜花」,可引致子宮頸癌的則有15種,其中HPV16及18型屬最高危的兩種,致癌率高達70%至80%。
性行為出血屬病徵
當子宮頸感染HPV病毒,會誘發該處細胞出現異常變化,細胞會非典型地增生,進入名為「癌前病變」的階段,及時發現可利用電環將病變組織割除,其後會有新的正常組織長出,患者須每年檢查以確定沒有復發;倘若太遲治療,患者有機會於10至15年內演變成子宮頸癌,屆時有機會要大範圍切除子宮,嚴重者另須接受放射治療。
陰道不明出血或性行為時出血,均屬子宮頸癌病徵。有懷疑的女士應盡早由醫生安排,從子宮頸取走內膜組織進行化驗或宮腔鏡檢查。
醫管局資料顯示,本港的子宮頸癌患者由06年的459人,跌至07和08年分別399人和358人,相信與越來越多有性經驗的婦女願意接受「柏氏抹片」檢查,及時發現癌前病變有關。
撰文:陳凱迎
資料來源: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阮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