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上出現一條新聞,說四川大學一名教師,發表了一篇文章,〈用熊貓糞便滋養熊貓生態茶極品來傳播生態漢字策劃方案〉,獲得四川省版權局頒發的著作權。發表一篇文章,刊登傳世還不夠,還要版權局頒發著作權證明,真是奇哉怪也。我雖然在中國內地發表的文章不能算多,也曾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各地學術期刊及一般報章雜誌刊登過文章,卻從來沒有獲得當地版權局頒發過著作權。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是何方神聖,文章究竟有甚麼驚世之言,博得了四川省版權局的青睞,要特別頒發著作權?還是因為四川情況特殊,特別尊重版權,發表文章就會獲得版權局的認證?我問四川學術界及文藝界的朋友,可曾因為發表一篇文章,或寫一首詩,獲得版權局頒發著作權?他們都一頭霧水,說文章有版權,屬於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不許別人剽竊抄襲,卻從來不知道還有這麼一道官方頒發的程序。
據作者自稱,這篇文章非同小可,是計劃用熊貓糞便作肥料,種植熊貓糞便茶。因為熊貓是國寶,熊貓糞便培育出來的茶葉,想當然耳就是「國寶茶」了。他聲稱熊貓糞是國寶級的排泄物,非常珍稀,培育出來的熊貓茶當然也是國寶級珍稀產品,應當稱作「國茶」。所以,價格也是國寶級,每市斤(半公斤)22萬人民幣,約合26.8萬港幣。按照市面上極品茶葉的賣法,以両計算,就是每両可以賣到2.68萬港幣,比黃金值錢得多。看到這裏,我馬上就明白了,原來這個四川大學的教師,在全中國金錢與物欲橫流的衝擊之下,想錢想瘋了。或許他風聞外國有麝香咖啡,是麝香貓吃了咖啡豆,跟糞便一起排泄出來的,可以賣出天價,就心血來潮,想到四川的熊貓也會拉屎,而熊貓的珍稀等級是遠高於麝香貓的,那麼,喊起價來,當然也不能手軟。
麝香咖啡,產於東南亞一帶,以印尼為最著名,有個不雅的別名,叫貓屎咖啡。馬來文稱作KopiLuwak。Kopi是咖啡的諧音,而Luwak則是土著對麝香貓的稱呼,其實就是一種果子狸。麝香貓喜歡吃咖啡豆,而咖啡豆不能消化,會隨着糞便排泄出來。當地人經過清洗、除臭、烘培後就成了貓屎咖啡。經過《國家地理雜誌》的介紹,就有美國的咖啡業者大加炒作,吊起了一些人的獵奇胃口,成了咖啡嗜痂者的新寵。甚至有咖啡評論說,「富有強烈的酒香,咖啡味濃郁,有如蜜糖,更像巧克力一般滑膩,口感豐潤厚實,香氣徘徊於舌端,歷久不散。」麝香貓的糞便是否真有如此美妙的功能,讓咖啡的美味超過王母娘娘的玉液瓊漿,我沒喝過,也不想嘗試,實在不敢說。咖啡評論家如此讚譽有加,或許有點吾等俗人不懂的道理。價錢是天價沒錯,最珍貴的麝香咖啡在美國每磅800美元,折合起來,每公斤要賣一萬兩三千港幣,也就是一萬元人民幣。跟熊貓糞便茶的每公斤44萬元一比,便宜了44倍,簡直是不堪一提的小巫了。
看起來中國真是崛起了,有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之後,就有一些人異想天開,想些匪夷所思的花樣,從暴發戶身上也撈一票。這位教師的思維脈絡很有趣,值得用毛澤東的「解剖麻雀法」好好探究一番,也可以作為文化思維社會學的案例,窺知當今中國社會風氣如何反映了學術界的浮躁心態。這篇論文題目中,除了要用熊貓糞便培育「生態茶」之外,還要以此「來傳播生態漢字」。生態茶還好懂,是自然種植培育的,用糞便的,不用化肥或農藥的,之類;「生態漢字」就不好懂了,是自然發展的,約定俗成的,繁體字的,簡體字的,還是用熊貓糞便培育的?
不過,你也別笑,別批評。這位四川大學教師的邏輯,卻是「夫子之道,一以貫之」,一貫的政治正確。你看他論文題目所用的概念詞語,熊貓、生態茶、極品、傳播、生態漢字,都是符合「和平崛起」與「綠色文明」的。他利用傳媒來造勢,希望掙大錢,同時一心想着發揮創意,打出一連串為國增光的廣告,要讓熊貓糞便「化廢為寶」,創造一個新的「史無前例」,打造出全世界最昂貴的名茶,還要申請健力士世界紀錄。假如這位教師沒有神經病,假如臥龍與成都的大熊貓基地都為他提供熊貓糞便,假如我們有一天真的在市場上看到熊貓糞便茶標作「國茶」,我想,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就會有無數的中國人,湧向紐約時代廣場,湧向莫斯科紅場,湧向法國羅浮宮,當然也湧向天安門廣場,大聲齊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