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銀行本周一開始擴大存款準備金上繳基數範圍,變相抽緊市場銀根後;市場開始傳出人行會撤銷差別準備金率政策,適度下調部份銀行或全部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以緩解流動性緊張。
分析料短期內不加息
《中國證券報》引述業內人士稱,人行在擴大存款準備金上繳基數範圍後,不排除會適當下調部份銀行或全部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剛於5日開始擴大存款準備金上繳基數範圍,將「保證金存款」也納入計算基數,初步估計未來6個月將因此回籠約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流動性,相當於提高準備金率2至3次,這將導致市場資金面進一步緊張。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央行可通過公開市場進行反向調整,且不排除會適當下調部份銀行或全部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5月以來人行為緩解流動性緊張持續在公開市場淨投放7000多億元。近期央票發行規模減小,以及市場普遍預期的加息舉措並未推出,都表明央行在緊縮流動性方面更趨謹慎。
人行的貨幣政策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或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體現出來。人行周二的例行公開市場操作連續第四周將1年期央票利率維持不變,這暗示短期內沒有上調利率的計劃。
負利率效應損金融穩定
另外,外圍環境惡化,市場普遍預期央行暫停加息;不過中國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高級經濟師李若愚指出,長期負利率的負效應日益明顯,應該適度加息。
他指出至今年7月底中國存款負利率現象已持續18個月,長期低利率造成經濟和金融運行扭曲,負效應日益明顯。例如過低融資成本,令產業部門和企業難以實現優勝劣汰,阻礙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還有造成個人補貼企業,加大消費與投資的比例失衡;亦導致投資、信貸「雙膨脹」,加劇經濟波動;最後是低利率加劇流動性過剩,促成資產價格泡沫,尤其是房地產價格過度膨脹,直接威脅到國家經濟和金融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