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副總理王岐山昨日聯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財金官員,在倫敦主持第四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之際,外電彭博報道,中國歐盟商會主席DavidCucino引述一名中國官員表示,至2015年人民幣將完全可自由兌換。報道雖未令人民幣滙價波動,不過周小川迅速否認,指人民幣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沒有時間表。記者:周燕芬
除了傳出人民幣於4年後可自由兌換外,英國《金融時報》亦指中國支持倫敦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見另文),經濟學者指,中國要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多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不足為怪。
彭博引述Cucino稱,在歐洲企業高層人士與中國政府官員一次會面上,有中國官員向他透露這計劃,但報道未有披露官員身份。
身處倫敦的周小川馬上回應指,中國不急於推動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中國將逐步降低經濟對出口的依賴,並呼籲需要協同努力來治理全球經濟失衡,各國應採取行動解決本國內部的失衡問題,相關國家應考慮貨幣政策對全球流動性影響,而G20是達成國際政策協作的良好平台。
另外,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出席「中國外滙論壇」時表示,在「十二.五」期間人民幣滙率彈性會不斷提高,料至「十二.五」末期(2015年),人民幣兌美元滙率或將達到5.5左右;較昨日官方滙價6.3889,相當於升值約14%,而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每年會穩步升值約5%左右。
港人保值可效法澳門
對於人民幣持續升值,港人如何自處。有金融業人士建議,港人可以參考澳門人的造法,基本上澳門正在流通3種貨幣,其一是澳門幣,但一般澳門人只會用於零散小額交易上;人民幣則已普遍應用於大額貨物交易;至於港元則主要在賭枱上作交易。意思是只要人民幣被廣泛應用於香港日常生活當中,市民已普遍接受了人民幣,那時即使港元仍然跟美元掛鈎,那管港元會貶值多少,與港人關係已沒有那麼密切,港元已被人民幣市場力量邊緣化。
而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謝湧海認為,人民幣資本賬何時開放,要取決於中國的產業結構轉型,消費比重增加,貨幣及利率的自由兌換進程,監管制度的配合等多項因素決定。
楊濤還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的滙率形成機制會更成熟,或將真正形成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滙率形成機制。中國還應強化同國際金融組織合作成立人民幣的投資基金,促使國際金融組織增加人民幣資產儲備。並以香港為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以及深化金融市場對外程度,如債券市場和國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