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定目標 發電裝機容量大增內地光伏產業露曙光

工信部定目標 發電裝機容量大增
內地光伏產業露曙光

【本報訊】太陽能光伏產業經歷次季黑暗後,近期終現曙光,工信部編制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意見稿曝光,當中提出光伏產業發展目標,2015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要達10吉瓦(GW),意味每年新增容量2吉瓦,對正受產能過剩打擊的光伏產業來說,恍如一劑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記者:陳韻妍

現時內地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不足500兆瓦(MW),而且光伏企業一直倚賴出口,令內地光伏產業未能「發圍」,但為配合十二五要求清潔能源佔總能源15%的目標,中央遂要求光伏裝機容量五年內提高至10吉瓦。

中央補貼大型企業

根據意見稿,中央將對大型光伏企業給予資金援助,以提高產業集中度,冀2015年形成1至2家5萬噸級多晶硅企業,1至2家5兆瓦級太陽能電池企業,3至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及1至2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
陽光能源(757)主席譚文華認為,過去數年光伏產業高速增長令部份同業盲目擴張,終導致產能過剩,故行業整合勢在必行,明年更會是整合高峯期。
今年多晶硅產品價格不斷下跌,元大證券指,今年歐洲太陽能貿易展上,下游客戶要求電池企業將10月報價下調至每瓦0.73美元,較現價再跌5%。事實上,意見稿亦提到,2015年光伏系統成本要降至每千瓦1.5萬元,發電成本降至每千瓦時0.8元,達致平價上網。

多晶硅價格料續跌

卡姆丹克(712)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屹表示,要與傳統火電競爭,光伏發電成本下降是必然趨勢,目前多晶硅價格已由年初的80至90美元,降到50美元,料年底會進一步跌見40至45美元。
里昂指,多晶硅產品價格跌勢雖喘定,但基於新增產能續投入市場,產能過剩問題料2012年上半年才能解決,但長遠光伏產業前景樂觀,首選保利協鑫(3800)。
中央除推動晶硅電池外,亦特別提出重點發展非晶與微晶相結合的叠層和多結薄膜電池,鼓勵企業研發5.5代以上大面積高效率薄膜電池。不過,張屹稱,薄膜電池的優勢是價格廉宜,但隨着晶硅電池價格趨降,轉換效率較低的薄膜電池將被加快淘汰。

工信部光伏產業發展目標概要

‧2015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10吉瓦
‧形成1至2家5萬噸級多晶硅企業
‧形成1至2家5兆瓦級太陽能電池企業
‧形成3至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形成1至2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