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賣月餅的人並不多,後來聽說利潤特別高,大家就來搶生意,當今阿貓阿狗都來做月餅,有些還叫別人生產,做個盒子,印上自己餐廳的名字推出來賣。大陸一窩湧起來,更是不得了,月餅賣得有多貴是多貴,便宜的無人問津。太多了,這種月餅的俗氣事。
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社會,你做你的月餅,我做我的,看誰賣得多,就稱王,沒有什麼好辯論的,今年口碑最好的是半島的嘉麟樓,賣得不夠賣,真是恭喜他們。
各種口味的跟着出籠,我本來想做鹹月餅,已被別人搶先,不知味道如何,得買盒來試試,廣東人一直說鹹月餅沒人吃,但如果你去了上海,就知道他們的鹹月餅多過甜月餅。
甜的東西,我喜歡雪糕,也吃過哈根達斯的月餅,只是不好擺,要放冰格,運送中也已溶掉,得即買即吃。
數年前開始,我也監製月餅,最初是由中山三鄉水鄉居的鍾師父做的,皮薄,餡厚,眾人吃了都大讚。後來水鄉居易手,我就請鉅記的梁先生為我製作小量,主要是用來送朋友。
梁先生的杏仁餅生意已來不及做,放下一部份生產線,為我試味、試食用期,最後推出金莎月餅,和陳皮月餅兩款,前者用紅豆沙,後者也依足傳統,只是加了十六年的老陳皮起變化,頗受歡迎,四萬盒售罄。
各有各的生存空間,賣起廣告來,從不互相踐踏,是香港的文明規矩,可惜已有所謂的冰皮月餅公司,叫人「飛甩老土」,買他們創新的冰皮。殊不知,當今月餅已發展到用鮑參肚翅,魚子醬黑松露的暴發戶心態地步,而冰皮已是很多年前的產品,本身已被人認為老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