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冇路走球員低頭

中歐冇路走球員低頭

【特稿】廣告及贊助商撤資、歐豬五國的債務危機、美國9.1%的高失業率,通通都是壓垮球員工會的「最後一根稻草」;NBA球員都是聰明人,尤其是經歷過98年封館的一群,明白再僵持下去,只會攬住一齊死。
籃球和經濟從來分不開,談判之初,球員都大大聲說做好準備,有信心應付封館的寒冬;而拜恩、迪朗威廉士和奴域斯基等,亦紛紛獲海外聯賽招手,其中CBA(中國籃球聯賽)財大氣粗,又有廣大國內市場,令眾球星「定過抬油」。

歐洲聯賽拖糧極普遍

隨着CBA推出新例,規定外援加盟後必須打足一季才離開,令眾球星不能在NBA重開後即「走人」,即時堵塞了CBA之路;而曾效力希臘奧林比亞高斯的查佐斯,也透露歐洲聯賽絕非想像中吸引:「他們提供的合約不能保證甚麼,假如你打得不好,球隊打不進季後賽,球會就即時不出糧,我見過一大班球員為工資要告上法庭。」
查佐斯又指,NBA球星慣了食好住好,私人飛機及五星級酒店是等閒事,不過歐洲待遇就差很多,作客比賽往往要搭6、7個小時長途巴士,住次級酒店,也沒有足夠的治療師,受傷甚普遍。就連有「戰神」艾華遜效力、想簽拜恩的土耳其大會比錫達斯也有拖糧情況,令NBA球星凉了半截。
後路已斷,美國以至全球的經濟又一池死水,相比真正腰纏萬貫、有本業的NBA班主,眾球星的籌碼還有幾多?除了少數的大牌如勒邦占士、拜恩和獲迪,其他球員都「馬死落地行」,令這次擾攘近70天的封館危機,大有機會戲劇性和氣收場。文:仙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