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蓬萊油田漏油事件擾攘3個多月,至今仍是一團糟,更連累原是基金愛股的中海油(883)變成「地底泥」,被「空軍」狂炸,市值單日損失714.7億元。券商及分析師認為,中海油可能因停產而需再下調產量目標,全年盈利預測亦須下調5%,加上中央或會提高海上油田開採的安全及環保標準,意味中海油未來開採油田成本將大漲,前景堪憂。記者:陳韻妍
受停產事故困擾,加上油價跌2%,中海油昨日沽空金額飆升至3.26億元,為7月20日宣佈收購破產的加拿大油砂公司OPTI以來最高,沽空比率10.53%,股價亦大瀉8.89%,收13.84元,為表現最劣藍籌,計及除淨因素,市值蒸發714.7億元。
責令蓬萊19-3油田停產
國家海洋局日前責令,康菲中國未徹底封堵漏油源,故要求蓬萊19-3油田全面停止回注、停止鑽井、停止油氣生產作業,並需重新修訂有關油田總體開發方案,經部門批准後才可解除「三停」,導致中海油淨產量每日減少6.2萬桶。
海通國際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表示,雖然中海油昨日已跌近9%,屆估值吸引水平,但基於油田何時復產尚未明朗,故在負面消息困擾下,短期回升乏力,故不宜沾手,相信經過今次事故,中央將加強檢測海上油田平台的安全性及提升環保標準,勢令油企未來開採海上油田的成本上升,變相拖低油企毛利率。
未來資產亞洲區能源分析師關榮樂認為,儘管中海油在事故中只是投資者,並非作業方,以致其一直處於被動角色,但中海油難逃責任,惟相信即使日後被裁定要賠償,賠償額應較作業者康菲中國為小,然而事故卻令中國在海上石油發展推遲,對中海油以致其他油企都屬不利消息。
眼見蓬萊油田事故越演越烈,券商亦一改昔日對中海油的眷顧態度。摩根大通稱,蓬萊停產料令中海油今年本土產量減少2%,折算損害盈利4%至5%,加上阿根廷收購延遲及印尼開採證到期,中海油今年產量將「打回完形」,回復去年水平,維持「減持」評級。
瑞信:產量目標勢下調
瑞信估計,停產將令中海油損失800萬桶產量,佔全年產量約2.3%,故全年產量目標勢將再下調,維持「跑輸大市」。德銀指,中海油集團在漏油事故上責無旁貸,但預計不會對中海油今年盈利構成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