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海油(883)與美國康菲合作開發的渤海灣蓬萊19-3油田被中國海洋局勒令停產一事越鬧越大,官方喉舌中央電視台與新華社先後拍攝油田漏油專輯,畫面清楚看到海面仍有油污,而海洋局早已表明任何企業損害中國海洋環境都必將付出代價,該局可能在中秋節前起訴康菲中國。中海油表示,海洋局會代表國家向康菲中國提出生態索償。看來佔項目51%股權的中海油,今次責任走不了。
由於康菲中國一度隱瞞渤海灣蓬萊19-3油田漏油事件,但最終被海洋局踢爆,並於上周五被勒令停產,故央視與新華社分別派出攝製隊作專題報道。
康菲員工:就是騙你
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康菲中國一名員工,查詢隱瞞漏油事件時,該員工晦氣回應說:「我們就是騙你的」、「騙你的」。事後康菲中國亦隨即反駁,指央視有關員工的回應報道不實。
是央視造假?還是康菲中國死不悔改?暫不論誰真誰假,因為海洋局已搜集證據,該局可能在中秋節前起訴康菲中國。
中海油佔蓬萊19-3油田51%的權益,美國康菲佔49%的權益。漏油事件自6月發生以來,康菲中國自稱已完善處理,直至海洋局查出仍漏油不斷兼勒令油田停產。至於油田何時復產,則視乎康菲中國重新修訂蓬萊19-3油田總體開發方案,能否獲監管機構「開綠燈」。
被指透明度不如前
中海油昨發通告,指蓬萊19-3油田停產後,油田淨出產量每天再減少約4萬桶。
對於今次漏油事件,獨立股評人陳永陸認為由傳成玉出任中海油董事長的時候,中海油的透明度較目前好得多。投資者要掌握多一點訊息,方便分析是否下注,而現任董事長王宜林似低調一點,集團透明度不如以前。陸叔說,「傳成玉年代,有99%分析報告都有建議買入,家少咗一半。」雖然蓬萊19-3油田佔中海油整體收入不大,但企業形象亦十分重要,可影響投資決定。
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鄺民彬稱,受到阿根廷Bridas併購延遲及蓬萊油田漏油事件影響,中海油在上月公佈業績時,已罕有地將今年生產目標由3.55至3.65億桶油當量,下調約6.6%。加上中海油是上游油股,油價回落已令股價近期受壓,故勒令停產對中海油股價帶來的影響,相信會成為「空軍」沽售藉口,對股價有一定壓力,料在13至15元之間徘徊。他建議,中海油應重視企業形象。
就海洋局認定中國康菲沒完成「兩個徹底」,即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而被停產。對此,中國海監北海總隊副總隊長林芳忠認為,只要海上溢油不根除,應急監視監測就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