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年初制訂一系列節能減排及淘汰落後產能目標,惟實際情況卻未如理想。發改委、工信部等十部委為在最後四個月作「最後衝刺」,決定完善「組合政策」,包括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實施能源消耗總量限制,推行問責制等,希望對企業投資及生產產生約束作用,抑制「兩高」及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料水泥業最受影響。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7個月高耗高及落後產能行業增長12.8%,當中鋼材、氧化鋁、水泥及鐵合金等產量依次增13%、18.9%、19.2%及121.9%,與此同時,發改委調查發展,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的地區約16個,當中內蒙古等8個地區形勢嚴峻,意味各地淘汰落後產能進度與實現全年目標存在差距。
據悉,今年淘汰落後產能形勢嚴峻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目標定得太高,二是有關地區實施力度不足,當中鋼鐵及水泥業要達標更顯艱鉅。事實上,工信部今年對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目標的任務,都較去年大幅增加,如煉鋼增加218%、平板玻璃增301%等。
水泥股成拋售對象
為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進度,十部委遂採取「組合政策」,以四大原則來監督淘汰工作:一、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二、推進價格機制改革,除將資源稅改為價徵收,並制訂機動車燃油消耗量限制;三、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對能源消費增長過快地區預警調控;四、淘汰情況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和國企業績管理,實行問責制。
市場普遍認為,鋼鐵業的淘汰落後企業名單大部份是中小企,且以生產線螺為主,故對行業價格影響不大,但水泥業價格影響則較顯著,水泥股遂成拋售對象,海螺水泥(914)及中建材(3323)齊挫逾8%,華潤水泥(1313)跌6.7%,亞洲水泥(743)走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