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羅兵咸永道調查發現,本港及新加坡兩大亞洲金融重鎮的私人銀行業務,正飽受勞工薪酬和監管成本上漲影響,導致行業去年度的成本對收入比率(CIR)高達97%,基本上無甚盈利可言;惟今年全年相關CIR有望下降至82%,雖然仍較瑞士的70%高出一截,但羅兵咸預計,星港兩地私人銀行CIR在未來可續降至70%水平。
專責私人銀行諮詢服務的羅兵咸合夥人林虹表示,羅兵咸向亞洲八個地區的43家公司進行調查訪問,顯示星港兩地的私人銀行業務CIR偏高,主因金融海嘯後,私人銀行收到的客戶投訴及賠償額大增,故CIR在2009和10年分別大增至94%和97%。
亞洲專才多年輕
調查亦顯示,亞洲區內私人銀行專才多較年輕,有近55%的客戶經理經驗少於5年,較有經驗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比例較歐美市場小,故亞洲區內對有經驗的客戶經理需求極大,加上業界會就客戶經理擁有的資產管理數目而進行挖角,亦導致行內勞工成本大幅上漲,間接將私人銀行CIR推高。
監管機構對銀行業影響趨增,受訪公司表示,非常關注監管機構引致的成本上升,但調查未有明確指出監管對成本造成的影響。林虹強調,暫未見受訪者表示因監管機構而有意撤出香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