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瑞銀分析員梁裕昌(Spencer)再出報告「踩」利豐(494)披露不足。報告以「投資者會欣賞披露」為題,指利豐未有直接符合披露要求,認為若利豐可披露更多,投資者會更欣賞。有外資分析員指出,雙方爭論已去到「靚唔靚仔」的爭辯層次,對股價影響不大。記者:陳健文
有分析員表示,雖然利豐股價是在5月梁裕昌出報告後開始急挫,但當時的報告只是近因(immediatecause),那時候利豐的潛在因素(underlyingcause)是環球經濟前景不明,當其後公佈的中期業績遜於預期,股價便繼續下滑,再出報告「唱衰」效果也不大。
局外人:似拗氣
另一名研究利豐多年的外資分析員說:「第一次就話提醒大家有呢個問題啫,第二次當係重申番個論點,但去到今次,要沽嘅又沽咗,公司又回應咗,令我覺得有少少拗氣咁囉……好似你不停話人哋唔靚仔,但佢自己就覺得成個中環佢最靚仔,無得拗嗰喎。」
股價年內跌四成
利豐昨收報13.5元,跟隨大市跌2.46%,令今年至今累計跌幅擴大至逾40%,是表現第三差藍籌,只好過股價「無咗一半」的思捷環球(330),以及僅「贏」利豐一個「馬鼻」的中國人壽(2628)。今年利豐市值共蒸發約733.15億元。
話雖說市場已對事件有結論,但亦有基金經理認同梁裕昌看法,他說:「咁多年嚟我都覺利豐要披露更多資料㗎,特別係較為細小客戶嘅資料,同埋個別業務嘅表現,但估唔到要等到Spencer份報告出街,利豐先搞個投資者日,同埋先出個breakdown(分項數據)囉……我覺得(披露)仲未夠。」
瑞銀報告指出,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3(HKFRS3)要求,公司須披露組成每項業務的資料,並特別指出根據附錄B第64段G項寫明,以利豐慣常採用的入賬方法、即根據盈利表現來分期支付收購代價的協議(earn-out),更需要對結果作出估算。
利豐給予瑞銀的書面回應認為,不適合披露更多資訊,因為相關資訊涉及商業敏感資料,並認為集團毋須就結果作估算。
這次已是梁裕昌4個月內第三次發表報告批評利豐透明度不足。本報曾致電梁裕昌,但他正在海外進行推介活動,到截稿前仍未能聯絡上。
利豐vs瑞銀事件簿
2/9:瑞銀第3度出報告指利豐披露不足,目標價維持9元,繼續「沽售」評級
1/9:利豐主席馮國經罕有接受訪問並大派定心丸,指聖誕銷情持平
29/6:瑞銀再寫報告,指投資者對管理層無直接回答問題感到失望
22/6:利豐破天荒舉行投資者策略日,瑞銀分析員梁裕昌亦有出席
27/6:利豐歷史性地就證券報告回應,指瑞銀報告有不實陳述及不理解估算基礎,其後瑞銀僅技巧地承認報告部份內容不準確,無收回相關評論
25/5:瑞銀首發報告,質疑採用新會計入賬規則後,賬目未能全面反映盈利能力,目標價大削至9元,股價急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