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聯被揭投資高風險ELN

佛聯被揭投資高風險ELN

【記者王家文報道】佛門也炒ELN。覺光法師出任會長的香港佛教聯合會被揭發投資高風險金融產品股票掛鈎票據(ELN),09年虧損超過2,400萬元,相當於同年政府資助額的75%,監察組織質疑:「捐款係用來投資賺錢,定係弘揚宗教?」
民間監察慈善組織的評級網站「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審視佛教聯合會的財務報告後,發現該會過去兩年均有投資ELN,09年遇上金融海嘯,賬面虧損達2,415萬元;翌年「執身彩」賬面倒賺746萬元。至去年3月31日,該會仍持有市值1,473萬元的ELN。

社署撥款逾3400萬

「投資冇問題,但點解要買高風險產品?」溫澤君質疑,去年度該會獲社署撥款逾3,400萬元,但錄得整體盈餘2,000萬元,連計現金3.9億元,該會持可變現資產總值逾5.7億元,「大部份資源未被好好利用」。
本周六舉行賣旗籌款的圓玄學院也被揭財力豐厚,09年度持有現金、股票和黃金等總值逾6.4億元,相當於英國慈善事務委員會一年半的營運開支。溫澤君指出,扣除非經常性盈利,08年度該院有5,100萬元盈餘,翌年社署仍加碼1,000萬元撥款,增至3,600萬元,「一分錢都冇用過社署錢」。

圓玄學院坐擁超過6.4億元儲備,社署仍資助逾3,400萬,被指濫撥資源。

投資不能違背戒律

溫澤君批評,社署未有核實慈善機構的財政儲備就撥出資助,「你畀錢我,冇理由唔要。」且攤薄資源,扼殺小型慈善團體的生存空間。她促請社署引入資產審查,並要求慈善機構公開財務報告及交代善款用途。
佛教聯合會回應指,為免資產貶值及抗通脹,因此接受銀行推介投資ELN,強調資金來自宗教奉獻,政府撥款和公眾籌款沒作投資,全用於慈善事務。發言人指儲備用於醫療、教育等40個服務單位,每年經年報公開財務及核數報告。圓玄學院暫不回應。
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譚偉倫教授表示,傳統佛教出家人不能涉足金錢,一般佛教徒則可參與投資,但動機不能因貪心而起,且投資項目也不能違背佛教戒律,如涉及賭博等。
社署回應指,撥款額按機構受津助服務收支而定,機構需每年提交財務報告,撥款儲備可存入有息賬戶,但不包括股票。按佛聯會09/10年度財務報告,該會把撥款儲備存放有息賬戶,沒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