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月初的大震盪,近兩周環球金融市場似乎已經穩定下來,即使美國未有宣佈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QE),由8月10日至8月底,美國標普500指數已反彈逾7%。展望前景,歐美經濟雖面對不少困難,但美國的企業盈利仍然正面,新興市場的經濟動力更未受影響,而且估值便宜,帶來了買入良機。
於前周五(8月26日)的例行年會中,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未有暗示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令市場失望。然而,他未有排除QE3的可能性。儘管受到歐債風暴及降級事件打擊,華府表示仍掌握推行寬鬆政策的工具,可振興經濟。
美國是否會再次步入衰退?目前仍言之過早。樓市雖然持續疲弱,但7月份大部份的經濟數據均優於預期,例如就業人口、工業生產、首次失業救濟甚至零售銷售等,令市場對8月份的經濟數據抱有希望。
投資於股票,關鍵始終在於盈利,而不少美國大型公司的盈利都來自新興市場,而且美元弱勢亦有利於美國出口業。現時美國企業的領導層已練成於低增長環境中經營業務,而且懂得放眼全球,在低增長的市場中找尋機會。
歐債陰霾未消除
反觀歐洲方面,情況便沒有這麼樂觀。由於政治環境千絲萬縷,各國忙着維護自身利益,難以達成重要共識,削弱投資者及企業的信心。
正處於環球危機風眼的歐洲,債務陰霾不散。面對負債及財赤水平高企,歐洲不少國家均要一改過往大花筒的作風,面對緊縮政策的挑戰,減少政府開支及社會福利,換言之,政府用以刺激經濟的政策將越來越少。
面對艱難的前景,消費者及企業惟有勒緊褲頭過日子,又怎會有動力增加消費及投資?另外,歐洲各國的債券息率已大幅抽升,表示這些國家的借貸成本日益嚴重,令財政狀況更加緊張。市場分析指,歐洲可以推出歐元區債券,即個別國家如希臘等,可透過歐元區的名義在市場上融資。若然成事,對於正面對融資困難的國家來說可謂喜從天降,然而,身為老大的德國及法國,對於此提議有明顯分歧。
總括而言,歐債問題仍未解決,與其在暮氣沉沉的市場中留連,不如聚焦充滿活力的新興市場。大部份新興國家均沒有高負債問題,而且經濟增長仍穩健,企業盈利向好,股市估值低於歷史平均水平,提供了趁低吸納的機會。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