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側影:小漁村 屠鯊場

蘋果側影:小漁村 屠鯊場

國際社會正努力控制過度捕獵鯊魚,中國依然是全球魚翅最大消費國。中國浙江省小漁村蒲歧,每年加工處理鯊魚達四千公噸,總值達二億五千萬人民幣,是目前全國最大鯊魚加工場。
千千萬萬鯊魚的各個部份,除了可做魚翅的魚鰭,其他部份包括魚唇、魚骨、魚肉、魚肚、魚頭,甚至魚油,通通被加工。名貴魚翅送到全國人民口裏,留在蒲歧縈繞不去的,是經年累月的血腥味。攝影師林亦非今年五月乘巴士到達鎮口的牌坊,腥味直撲向鼻子。走到村裏二十多間鯊魚加工場,他看到一幕幕劏屠鯊魚血腥實景。

魚翅抵萬金?

說不出的殘酷。

空氣瀰漫血腥味

運到蒲歧的鯊魚,都是冷藏的,有完整一條一條的,也有被肢解的。能想像,百多個鯊魚頭堆在一起的場面嗎?體積約在兩個至四個籃球大小、不能說話的鯊魚頭,飄出殘酷震撼恐怖感覺。
冰凍的血水,溶解地上,混和腐肉味,置身其中,攝影師閉氣工作,不時快步走出魚頭陣,呼一口新鮮空氣,才能繼續拍攝。
處理完整一條一條鯊魚的工場裏,鯊魚一米至三米長,年紀及體積都比較小,以往大如貨車的巨鯊,在過度捕獵下,數量越來越少。國際為海洋越來越少鯊魚心急如焚,鯊魚村天天卻有「新貨」運到。
全村近二百名民工,每天用最純熟的刀法,處理上百條甚至更多的鯊魚,割下最有巿場價值的鯊魚鰭。工人將魚鰭收集後,進行清潔、消毒、漂白、日曬等工序,最後生產出酒樓裏的富貴魚翅。

蒲歧漁村是中國最大的鯊魚加工場。

生曬鯊魚肉。

去骨起肉,鯊魚骨可以熬湯。

民工密集式分解鯊魚每部份。

林亦非說,加工場批發的魚翅,每公斤由四千元至一萬元人民幣不等。村裏幾間酒樓,都以全鯊宴招徠,不時有旅行團食客到訪。
宋朝以來,蒲歧約八百年來都是個鯊魚加工場,宰魚民工月薪約二千元,每天吃青菜淡飯,未嘗魚翅味道,更不明白刀下鯊魚,可能正是外面世界努力保護的海洋動物。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印度、印尼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捕鯊最多的國家,中國、台灣及香港地區大量購買昂貴魚翅,是造成過度捕獵的誘因。
近四百鯊魚品種,已有百多種瀕危,嚴重的,數量減少九成八,幾近滅絕。瀕危的鯊魚包括大白鯊,姥鯊,遠洋白鰭鯊等。
攝影:林亦非 記者: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