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再次表演彈散市,死因又係歐美數據不濟。坦白講,歐美經濟何時好過,國家負債纍纍、失業率居高不下,現時就連PMI亦紛紛跌穿50盛衰分界線。在伯南克本月宣佈QE3救市前夕,恒指叻極重上二萬一,衰極應該頂住萬九關。策略上繼續以短線出擊,今日會沽空李寧(2331),原因是估值貴、定位差。
去年7月,李寧重塑品牌,更改Logo,新品牌口號「MakeTheChange」,希望敢於求變、勇於突破。但超過一年時間,原先希望吸納年輕客源的目標未做到,連帶失去過去一直支持的捧場客,上半年純利下跌五成,低處未算低。
作為70後,對李寧尚有一點印象,但80至90後的年輕一群只知道劉翔或姚明。諷刺的是,李寧新品牌的目標消費群是18至30歲的青年,可是實際買家卻是35至50歲的中年消費者,肚腩大唔做運動,只鍾意打牌,買李寧可能是昔日的情意結。據調查顯示,這類中年顧客佔李寧買單一半。
近兩年與其說競爭者乘虛而入,不如說李寧不爭氣。無論贊助體育明星、電視推廣、比賽廣告宣傳,皆不見李寧影子,反觀如安踏(2020)、361度(1361)及特步(1368),紛以冠名形式搶宣傳,且價格較李寧更具競爭力。作為消費者,有錢的話我寧願買Nike或adidas,起碼一睇到Logo就知係咩,但問十個人,接近一半都唔肯定李寧Logo是甚麼,證明定位策略完全錯誤。
估值高潛在跌幅四成
上半年李寧賺不夠3億元人民幣,半年EPS27.94分,年度化PE15.6倍,與彭博預測的16.8倍接近。比較同業,安踏預測PE12倍,特步及361度PE分別為7.2倍及5.6倍,李寧較同業有40%至兩倍溢價,股價今年累跌35%,以估值衡量,有排跌。PE跌返至10倍合理水平,李寧股價見6.30元,潛在跌幅四成。
李寧上半年毛利率微跌0.6個百分點,但兩個主要營運指標急轉直下,有機會步中國動向(3818)後塵。反映客戶拖數的應收賬款周轉日數,由去年48日拖長至63日,意味客戶還款能力下降,而存貨周轉天數則由48日增至72日,亦反映客戶積貨問題嚴重,未能貨如輪轉。
王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