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體育堂 - 李德誠

開心見誠:體育堂 - 李德誠

大家還記得讀書時上體育堂的情景嗎?每次下課後大家總會弄得滿身汗水,之後更周身骨痛,但那晚會睡得特別好,翌日醒來,精神特別飽滿暢快。不過,當我們離開學校後,大部份人也不會定期做運動。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星期做五天帶氧運動,每次至少半小時,但我敢說,大部份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很難達標。
很多病人求診時都會問我有甚麼可以防止抑鬱症或焦慮症復發,我通常會教他們每周定期做運動。我自己兩年前開始聘請教練指導做運動,每星期的周三和周六上午,是我與教練的「約會」,任何人也不可佔用。
以前我也會質疑聘用健身教練的需要,直至在偶然的機會下,在物理治療師(因為我以前腰痛,做了物理治療多年始有點改善)介紹下認識了這位教練。最初幾次完成訓練後,整個人也散了。因為以往在大學教書,完全沒有時間做運動,突然一下子要跑步、舉重、拉筋等訓練,完全不達標。
不過,定期上「體育課」後,我發覺除了腰痛和體質有改善外,連帶我的睡眠質素和心情也越來越好。這種舒暢輕鬆的情緒甚至可維持一星期,我現時倒害怕要出差或放假,因為出埠前後工作特別繁忙,連同出埠的日子,可能連續兩星期也無法「上課」,一旦「停課」,情緒明顯沒有之前的暢快和輕鬆。過去三年,我覺得使得最值得的錢就是給教練的學費。
既然政府派六千元給市民,我建議大家找一個合適的健身教練,回味一些以前上體育課的日子,過了幾星期後,或許大家會像我一樣,發覺運動不知不覺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並享受運動帶來的內嗎啡、血清素和輕鬆愉快的情緒。
精神科專科醫生 李德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