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選手參與運動的動機,是現代運動心理學的其中一個主要領域。參與的動機越強,表現越好的機會增加。所以,優秀的教練不單止指導技術和戰術,還能夠適當地調節運動員的動機,良好的動機有助他們出色的發揮。
參與運動的動機分兩大類: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前者的動力來自外來環境的因素,例如獎金、獎牌、贊助合約等,參與者為獲得物質利益而去爭取勝利;後者的動力出自內心的喜好,以及享受運動的樂趣。內在動機不一定要取得勝利,反而着重參與運動過程的愉快感覺,例如很多馬拉松長跑愛好者,他們都是受到內在動機驅使而去跑步。
在香港,部份家長為求子女取得入讀名校的機會,強制孩子們參加某些體育或音樂活動,藉此取得學位,這樣做法容易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在動機,缺乏參與的興趣。有些學生被父母指令去學彈琴,她們在中學時期已考獲8級或以上的綱琴水平,可惜踏進大學階段後便不會再彈琴,部份人更厭倦彈琴,這就是欠缺彈琴的內在動機所致。
優秀的教練能夠平衡好運動員的外在和內在動機,若要持續維持參與運動,較強的內在動機更為重要。研究顯示,如果選手長期缺乏內在動機,一旦遇上失敗或挫折,退出運動生涯的比率也很高。
文:雷雄德